她知道哪一个垃圾箱快满了,需要及时清运;她清楚哪一条路绿化树落叶了,需要赶紧清理。从27岁起,卢从莲就把最美好的年华铺展在车流滚滚的马路上。
十五载“马路情缘”
眼前42岁的卢从莲黑黑瘦瘦,与人说话时,总是紧张地拉着自己橘黄的工作帽,显得有些腼腆。但一旦她拿起扫帚,整个人就变得不一样,麻利又干练。
傍晚,她坐在自己负责的鳌峰路的路牙边,拧开自己一直带在身边的水壶,一边喝水一边喃喃低语:“在这条路上一走就走了15年,马路两边的树都越来越高。”冬天的黑夜总是来的特别的早,在繁华的路灯下,那一个人、一把扫帚让人心生安宁。
1999年卢从莲离开老家六安市舒城县,和丈夫孩子来到了宣城,在陌生的城市拿起了扫帚,第一次感受到了环卫工作的艰辛。她每天凌晨4点半就要起床,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一年365天,她每天都拿着扫帚走在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她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夏天只能在树荫下躲避烈日,冬天则靠挥舞扫帚温暖身体,每天夜里回到家,腿都会因站久了而肿胀麻木。
卢从莲至今记得,刚在街上干清扫保洁的时候家人不理解:“年纪轻轻的做什么不好,偏要做环卫工人。”那时的她总是红着脸,把工作帽沿压得很低,低着头默默地工作。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卢从莲在宣城拿起扫帚一扫就是15年。“这里大大小小的街道和小巷,我比任何一个土生土长的宣城人都要熟悉。”她说。
2007年环卫体制改革后,道路清扫保洁实行班组管理,一向工作认真的卢从莲被大家一致推选为鳌峰路上的班组长。鳌峰路是市区最繁华的道路之一,又是市政府所在地,是市区一条重要的景观大道。为了对得起大家的信任,无论是清扫还是运送垃圾,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她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2010年,她被工友们推选为清洁队长,她所在的清洁队有100多人,工作上更忙了。
工作15年来,卢从莲从未请过假。在大家眼里,她像个从不生病的“铁娘子”。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曾经顶着39℃的高烧坚持清扫工作,结果晕倒在三轮车旁。她也曾想到过请假或是找人顶班,但看到大家都那么辛苦,她说自己实在说不出口,实在不行就让丈夫帮忙一起干。
卢从莲工作上敬业了,家庭却时常照顾不到。提起女儿和远在家乡的父母,她眼眶微红。她告诉记者,女儿小时候常常晚上醒来吵着要找妈妈,那时自己已经在马路上了;女儿很爱美,更多时候只能前一天晚上帮女儿梳好头发;每当逢年过节,环卫工作会更忙,15年来,她只回老家过一次年。因为环卫工作的繁忙,卢从莲没有来得及回老家见父亲最后一面。“我想父亲应该会理解我,也理解我手中的扫帚的责任。”卢从莲说。
马路是我终身的“战场”
从起初每个月几百块钱,到现在一个月2000多块钱;从拿着扫帚走街串巷,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机械化作业……让卢从莲感到欣喜的是,宣城环卫工作者的待遇一直在改善。
寒冷的早晨,不用为吃到一份热乎的早餐而费神;炎热的夏季,不用因找不到纳凉地而烦恼。“这几年,市里对我们环卫工人越来越重视,有爱心早餐和爱心休息站。”卢从莲骄傲地说。
让卢从莲最开心的是,从2013年10月26日起,环卫工人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回想起第一届环卫工人节,卢从莲显得很激动:“那一天,我很开心能代表1000多名环卫工人发言,感觉15年来所有的艰辛和汗水都得到了肯定。”
在宣城生活十几年,卢从莲不仅看到了这座城市面貌的华丽转身,还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给予的温暖。“前几年,单位考虑到我的实际困难,帮我争取了夏渡的公租房,虽然不大,但给了我家的感觉。”现在卢从莲把母亲接到了宣城,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年迈的母亲,她觉得一家人这样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
和其他环卫工人一样,卢从莲时常会觉得腿疼,尽管如此,她从未叫苦叫累。“马路是我终身的战场,我会一直扫到我拿不动扫帚的那一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朱建飞 王康明 记者 成洁)“杨桥镇八部村附近有人非法猎捕鸟类!”11月28日傍晚6点左右,宜秀区森林公安分局接到了杨桥镇派出所转警,接...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