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下,龙兴屯人幸福的笑容。
村长陆成导身兼数职,还要当广播员。
□记者喻芬实习生陆丹杨贝贝最近,一条消息又让龙兴屯人兴奋起来了:由政府拨款,村里自己拿一点,准备在龙兴屯建一个有化粪池的公共厕所,预计总投资在4万元。“4万元建一个厕所?啧啧……农村人也得用这么好的厕所,可以啵!”大伙议论纷纷,就像当年村里建文化室和篮球场那样开心。
下午三点多,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根林村龙兴屯文化室门口,两棵大榕树下坐满了人,男男女女 、老老少少坐在树下的圆台上纳凉,聊天。这时,村广播
站正在播放凤凰传奇的《天籁传
奇》,优美的音乐传得很远。隔着一片民房,就是通往来宾市的柳来公路。
文化站是龙兴人的乐园。每天下午,村民们都喜欢坐在这里聊天;晚上,男男女女挤在文化站一楼看电视,或打牌,其乐融融。广播站设在文化站的二楼农家书屋里,不仅有两个大音箱, 还有调试器 、DVD机。“村里有什么通知,我在这里一喊,就全都知道了。”村长陆成导一边熟练地播放音乐,一边告诉我们:“自从有了这个文化站,我们村才从‘***村 ’变成文明村的。”当年,地下***在这里风靡一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玩地下***,是个典型的***村。
“还玩***咩?”记者试着问村民。
“早都不玩了。没有意思咯,打球还好玩点。”韦天达说。
2008年,龙兴屯建起了文化站和篮球场。特别是有了篮球场,村民们几乎天天都要打几场。龙兴人爱打篮球是出了名的,村里自己就组成了两支队伍,经常邀请外村的人来打比赛,来宾那边的人也经常过来PK。“打球总是我们赢的啵。”村长说这话时很带劲。龙兴人打篮球厉害,村里男人几乎个个都会打篮球,十几个年轻仔都是主力。2009年春节,他们获得根林村篮球比赛第一名。
村里的少年也爱打篮球,“那帮娃仔比大人还猛”。
“以前我们村没有篮球场时,队员们就去根林小学打球。现在,附近村屯的人经常来我们这里打。
可惜不是灯光球场,晚上打不了,否则还要热闹。”陆成导和村民们都特别希望能够有一个灯光球场。
他们已把这个愿望反映到镇里,据说有望实现。
龙兴屯篮球场2008年底建成,政府提供水泥 、石料各50吨,村民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在球场的一侧立有一块功德碑,记录下了捐资者的姓名。
+广播站的设备都是本村的一个老板捐赠的。农家书屋也是政府出资,图书种类很多,农业科技 、经济 、生活 、少儿 、文化都有。
看到书架上还有许多空位,我们问村长陆成导:“就这么点书?”“好些都是村民借回家看了,他们蛮爱看书的啵。”陆成导颇为自豪地说。
文化站前小院子里的树木是 园林局赠送的,两株榕树长势正盛,浓荫蔽日。树下砌成圆台贴着瓷砖,可以当凳子坐。几张石桌石凳可供村民打牌。每到傍晚,收工回来的村民自然而然地聚在文化室,有人看电视,有人打牌。篮球场就在文化室前面,更多的人则看打球,跟着场上队员起劲地叫喊。
[记者手记]++龙兴屯有80多户人家,以种甘蔗为主。村里一幢幢新建的“甘蔗楼”展示着龙兴屯人种蔗致富的成果,不少家庭还买了汽车。今年5月完工的道路硬化工程,把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口。文化室和篮球场为富裕起来的龙兴人提供了精神快乐,因此才能甩掉“***村”的帽子成为文明村。
新闻推荐
《记者走乡镇》大型系列报道之柳江县三都镇 三都人爱当“大财主” 村民们种姜种出大名气
□记者喻芬实习生陆丹杨贝贝三都姜如今是全国知名品牌。正是三都姜丰收的季节。韦在明的洗姜棚就在322国道旁,马路对面是三都镇。40岁左右的韦在明精明强干,不同于柳江县的莲藕经纪人、里高的青花...
柳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