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美来到排练现场,指导校友合唱团排练抗战歌曲。 今报记者刘山 摄
今报记者刘山 实习生欧鸥
“第一遍唱完之后,第二遍又反复,‘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昨日下午,柳州市三中校园一间阶梯教室,已经退休近30年的音乐教师陈小美重返课堂,带领她组建的校友合唱团排练抗战歌曲《毕业歌》。
合唱团50多名队员身份有些特别,他们不仅是柳州市三中的历届校友,而且都是陈小美曾经教过的学生。为什么要组建这样一支合唱团?88岁的陈小美激动地说,今年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她希望自己教过的学生用歌声回忆抗战往事,唱出对祖国的热爱。
童年亲历日寇轰炸
陈小美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柳州,抗日战争时期,她见证了日寇轰炸柳州的罪行,亲历了四处逃难、流离失所的苦难。学生时代,抗日救亡的歌声如同一道光芒,激发了她的报国热情,也激励她后来走上了学音乐、教音乐的人生道路。
“小时候我住在柳州谷埠街,马鞍山发出空袭警报时,我们便跑到附近鱼峰山的山洞里躲避。”“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机经常“光顾”柳州,陈小美回忆说,即使躲在山洞里,也能感受到轰炸带来的强烈冲击,“人们倒在一堆,惊慌失措。”回忆轰炸过后见到的最惨景象,陈说,地上、树上尽是遇难者的皮肉,“惨不忍睹。”
陈小美在柳江县立国民中学(今二中)读初中,每到周末,她都要约上几个同学,到柳江北岸的老沙街,观看龙城中学进步学生抗日救亡宣传。一次,陈小美远远看到一个女学生站在一张高板凳上,演唱《告同胞书》,声音听着非常熟悉。
她向身边龙中学生一打听,原来唱歌的竟是她的大姐。“我这才知道,还在龙中读高中的大姐,已经加入了地下党外围活动。”陈小美说,在大姐影响下,她也喜欢上唱歌,并且积极加入到学生抗日救亡宣传队伍中。
走上音乐教育之路
1942年,陈小美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师班,学音乐专业。这所培训班由徐悲鸿先生与时任广西教育厅音乐督学的满谦子先生,于1938年在桂林创办。1946年,艺师班与私立桂林榕门美专合并成立“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是广西艺术学院的前身。
抗战期间,全国大批文人集结桂林,组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开展各种抗战文化活动,影响很广。陈小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合唱团,唱冼星海作曲的《做棉衣》、唱《抗敌歌》……一首首抗战歌曲,成了她音乐专业学习中最难忘的回忆。
1947年,陈小美从艺专毕业。回到柳州后,她曾先后在当时的中正中学、新华中学、龙城中学、柳州高中等学校担任音乐教师。1955年柳州市三中成立,陈小美来到三中教书,直到退休。三中是柳州市最早开展特色教育的学校,其中培养了一大批艺术特长生,陈小美作为音乐教师,为之倾注了一生心血。
组建三中校友合唱团
毕生从事音乐教学,陈小美相信歌声能给人力量。今年9月16日是三中建校60周年纪念,恰逢全国上下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参与筹划校庆活动之际,她提出召集历届校友中具有音乐艺术特长学生组建合唱团,为校庆纪念和抗战胜利纪念献歌。
陈小美不顾年事已高,挨个打电话,发动昔日学生参加。今年5月底,校友合唱团正式成立。此后每次排练,她都要拄着拐杖亲自来到现场,指导合唱团练习。
陈老告诉记者,这次纪念演出,她为合唱团挑选了四首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在太行山上》、《毕业歌》和《共筑中国梦》,这些歌曲或以悲愤的声音倾吐了流亡的怨恨,或以急切的呐喊掀起了自救的巨浪,或以高亢的旋律唱出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气势。
“抗战歌曲激励一代代人勇往直前,即使生活在今天,演唱这些荡气回肠、历久弥新的歌曲,人们仍能从中增强忧患意识、激发报国热情。”陈小美眼神坚定地说。1
新闻推荐
谁家狗狗丢了韦先生:8月4日,我在柳州市海关路捡到一条纯白色的比熊狗,这段时间,我一直没有等到狗主人来寻,请狗主人拨打“13877250514”与我联系。的哥太热心了汪先生:我是陕西人,这两天来柳州旅游。8月...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