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的“文革”破“四旧”(旧思想、旧
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行动,是继首都红卫兵及市民于1966年8月20日行动后第三天即23日开始的。柳侯公园历史长久,文物古迹众多,成了柳州破“四旧”的重点,笔者当年是柳侯公园职工,所见所闻,印象深刻。几十年过去,记忆犹新。
柳侯公园破“四旧”,首当其冲的是将郭沫若题写的园名覆盖。当时的红卫兵和革命群众认为,柳宗元是封建时代的官僚,沾上了“封资修”中的“封”字,郭沫若尽管当时是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也不能幸免(不久改为人
民公园,用上毛主席书法字体)。
接下来遭殃的是柳侯祠内的历代碑刻,幸亏当时破“四旧”者热情有余、准备不足,面对祠内数十方大大小小的碑刻不知如何下手,有人想出了一个出力不多、见效甚快的办法,用石灰水将碑刻通通刷白,不使碑字现出。幸亏“革命行动”的不彻底,才保全下“三绝碑”这一珍贵石刻,几十年后又因祠内碑刻完好、传存有序而获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破坏严重的是柳侯衣冠墓,红卫兵一半出 于干劲一半出于好奇,从白天到晩上对衣冠墓毁平后还掘地三尺,想一睹出土衣冠的模样,却一无所获,便转战西来寺砸菩萨烧经书去了,留下方圆几十平方米,深1米多的大坑,直到1974年柳宗元荣获“法家” 称号后,衣冠墓才得依原样重修。
除文物古迹外,柳侯公园日常的业务也受到了冲击,在罗池北的一片空地上,古树浓荫,夏秋天气晴和时,每晚上均有数百茶客到此品茶休闲,很长时间是公园一景,而这一民间传统生活方式此时被定性为“资产阶级”,从那天起,茶社被取消,宜兴产的紫砂茶具通通被封存起来。
而公园里种植的花卉,养育的金鱼,制作的山石盆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它们被认为是“封资修”的玩物,属于扫荡之列,那些平时由花卉班职工精心护理的艳丽花卉,被弃于一旁,狼藉不堪。盆景工人巧手栽培制作的树木山石与动物饲养员培育的金鱼,被扔下人工湖,真应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古谚。
本人当时从事盆景工作,眼看亲手制作的、之前称之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盆景,由 自己及工友一件件扔下人工湖,实在感到于心不忍。另一些职工及家属说,让我们来处理吧,便把不少已成型的盆景捧走了。我知道,他们哪里是处理,分明是拿回去种植。在当时的特殊政治气候下,他们敢这样做,除佩服他们的大胆,也认为那才是盆景的最好归宿,但我们哪里敢表示同意,只有睁只眼闭只眼的份。当年那些以广东石湾盆培植的盆景,如果保存至今,应是十分珍贵的了。
经过这样一番“革命行动”,几年后恢复正常秩序,职工在人工湖撒网打鱼,会不时从湖中捞上一些当年扔下的山石盆景,还发现了一个新鱼种,这种鱼类似鲤鱼,但个头比鲤鱼小而颜色比鲤鱼艳丽,又似金鱼,但个头比金鱼大又无金鱼飘逸,据动物园饲养专家判断,这应是当年扔下湖的金鱼与湖中鲤鱼杂交的后代。
几十年后,当我漫步到改回原名的柳侯公园,领略其中的鸟语花香,或在中华园里欣赏那里的奇石、盆景时,我往往回忆起当年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 情景,而感慨当今人们思想的开放,社会的宽容,时代的进步。
新闻推荐
...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