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三十年前的一个清冷秋日,从学校操场方向传来一阵兴奋的惊呼声,我循声望去,只见几个年轻人正在捉一只猫头鹰。这只可怜的猫头鹰由于栖息的树落叶太多,光秃秃的枝丫遮盖不住它的身形,被人发现了。由于受不了强烈的日光,猫头鹰在白天总是眯着眼睛,因而视力很成问题。几个人朝猫头鹰的位置不停地抛掷石子,受惊的猫头鹰终于按捺不住,扑腾着翅膀飞到了操场的地上,很快就被人用衣衫罩住。
捉到猫头鹰的人掩盖不住脸上的喜悦,旁边看热闹的人在羡慕之余也不忘提醒他,赶紧到药材店买几味药材,一会儿炖汤要用。民间传说用猫头鹰炖汤大补,有滋阴壮阳、清肝明目的效果。
数十年前,柳州的野生鸟类还很多,人们也不具保护意识,吃猫头鹰并不稀罕。我曾见过用猫头鹰炖成的汤,呈淡褐色,散碎地漂浮着一层清清亮亮的油花,据说味道还有点苦。不过,人们所看重的并不是味道,而是传说中的滋补功效。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学开车,教练常带我们跑长途,柳州附近的县城和集镇被我们跑了个遍。沿途若逢圩日,经常会见有人卖野味。卖野味的人不是在圩场上卖,而是用一只蛇皮袋装着,在公路边向过路的车辆兜售。较为常见的有獐子、穿山甲,甚至蟒蛇,都是乡人用兽夹子捕到的。卖野味无须称量,双方根据动物的大小讨价还价,一旦成交,可携至圩场上的小店,请人代为加工。我们同车十二人,那时都没什么钱,消费能力有限,穿山甲、蟒蛇这一类的野味价格过昂,不敢问津。若是机缘巧合,大家就凑钱买一只獐子,拿到路边小店请人治净,然后自己动手烹做。
獐肉肥腴,吃法是切成小块,不施油盐地入锅煸干。小店土灶的火很猛,锅又大,很好操作。经过煸炒,獐肉的油脂被充分煸出,爆得又干又香,此时再加入蒜段、蒜子、葱姜等香辛佐料一同爆炒。獐肉吃起来略韧,很有嚼头,且越嚼越香,在我所吃过的野味当中,香浓腴美以此物为第一。
有时我们也会遇到有人卖鹧鸪。鹧鸪的个头和鸽子差不多,嘴是红色的,由于无法用兽夹子捕,乡人只能用自制的土枪打,故而很少有活的鹧鸪,卖得也比较便宜。被枪弹打中的鹧鸪,肉里面经常会有很多铁砂,要想清除干净,须将鹧鸪肉切得很碎,于是只剩下了一种吃法—— — 煮粥。将剁碎的鹧鸪肉用姜酒略为腌渍,以去其腥,香粳米熬至米粒开花,将鹧鸪肉倒入,略为翻滚即得。鹧鸪粥入口鲜甜,香美异常,为粥中佳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共享地球家园,逐渐成为了一项共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盘餐相见这样一种形式了。
新闻推荐
龙城好心人“大把多” 参与救溺水孩子的热心市民有很多,网友上传图片反映当时感人场面
...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