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带着孩子来学习传统技艺小朋友正在学习包粽子一不小心就漏米了
今报记者伍蹈 文/图 活动策划:李宁琳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诗人元稹笔下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最美的传统食物莫过于粽子,无论看设计还是讲技巧,粽子都是集传统文化与生活美学为一体,且极具个人情怀的一种民间极品。
6月20日,南国今报Lady Club走进柳州市桂饼博物馆,在专业糕点师傅指导下,会员们都拥有了各自专属的“美粽子”。
传统节要做传统事
活动当天一大早,柳州市桂饼博物馆便聚集了很多前来包粽子的市民,有来学包粽子的,也有全家总动员一起来过端午节的,Lady Club的会员们也加入到这个包粽大军中。
包粽子前,大家对于时下最热门的端午粽子话题进行了讨论:究竟是咸粽子好吃,还是甜粽子更胜一筹?都说北方人从小到大吃的都是甜粽子,南方人才喜欢吃咸粽子,不过“例外”比比皆是。韦女士虽然是北方人,因为在柳州生活时间久,也慢慢爱上了咸粽子:“软软的糯米和沙沙的蛋黄混着些许的肥油,一口下去那叫一个咸香!”
因地区不同,粽子的制作方法大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粽子的花样虽多,但归结起来,也很简单,不过就是形状与馅料的区别。无论哪种形状,旨在不漏馅即可;馅料无非咸甜之分,一切全看自己口味。
而甜咸均可的“吃货党”则来者不拒,“连甜、咸粽子都没吃过的家伙也敢说自己是吃货?各种口味的粽子必须要品尝啊。”谢女士则明确表示,咸甜粽子各有各的口味,没有最好吃的,只有最适合的!
包粽子大赛乐开怀
甜粽子和咸粽子大PK还没有分出个胜负,大伙儿的注意力已经被桌面上的粽子材料吸引住了。在如今的生活里,很多人都没有亲手包过粽子,此时能亲手包粽子,都很兴奋。
首先专业糕点师傅开始做示范:只见她先从清水中拿起两片粽叶捻开,左右手同时用食指和中指夹住粽叶的前端,轻轻往里一弯,粽叶成圆锥体,左手握住粽叶,抓一小把米,用筷子轻轻插实,再放绿豆和腌制好的肉,然后再盖上一层米,将粽叶盖住米后折出小漏斗握紧,粽子就在她一弯一转间包好了。最后,只见师傅扯出剪好的线,从中间一缠、一系,一个光滑、可爱的三角小粽子就包好了。
看起来十分简单的工序,可难坏了Lady Club的会员们,因为没有经历过训练,大家怎么也包不出有棱有角的粽子,米放少了粽子像干巴巴的老太太,米放多了又会胀破粽叶,一入锅就会散了架。
然而,传统手作的魅力便在于乐在其中,大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相互沟通着练习,渐渐地,几个粽子包下来,已经接近成功的范围了,粽子形状也好看了很多,大家举着“作品”互相比较,喜笑颜开。
而还有许多同来的小朋友,他们在大人的指点下也慢慢学习着这传承悠久的传统文化,收益不小。
活动结束之后,急不可待赶回家煮粽子的会员们陆续给Lady Club群主发来“贺电”:还是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最有味,明年咱们还要一起包!
新闻推荐
“不要爸妈陪”暑期班开始招募“感恩版”、“理财版”任你选,每期仅招募30名小社员
陪着就会放肆,不陪就会克制。“不要爸妈陪”虚拟社区生活体验,让孩子们通过职业角色扮演,一起“玩家家”48小时。虚拟社区吃、住...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