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启动跨境电商基地建设,将给消费者和企业带来更便捷的买卖通道
□本报记者 曾小清
记者2月20日从省商务厅获悉,四川省已在成都双流综合保税区启动建设跨境电商基地,基地建成后将具备零售出口和保税进口两大功能。同时,在条件成熟时将启动泸州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建设。
在家轻点鼠标,海外商品不到十天就可送到家门口;“四川造”也不需再经多级代理,在电脑前就可完成商品交易……省商务厅电商办主任苏代林表示,建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将为企业和消费者搭建更便捷的买卖通道。
建基地需要克服哪些瓶颈?企业参与意愿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困局
外贸利润日渐甚微
四川新立新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已在探索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副总经理胥小川表示,外贸企业可借此转型升级。
从全省情况来看,去年外贸进出口一反过往几年的高增长态势,呈现个位数增长。省商务厅厅长谢开华认为,进入换挡期,个位数增长在今后将成常态。省商务厅巡视员钱锋认为,传统欧美市场需求不振,俄罗斯、巴西、越南等新兴市场崛起,在全球贸易融合趋势和中国制造强势推动下,跨境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
正在上海自贸区筹建“金砖国家网络商品交易所”的潘飚以成都女鞋为例,一双出厂价80-120元人民币的女鞋,到了终端市场卖到2000元。“因为缺渠道、缺品牌。”他认为,企业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减掉的环节多达6个,几乎是直面市场。一家企业负责人认为,如此企业外贸平均利润可从原来的5%-10%左右提高到20%-30%。海外消费者更注重品质和品牌,通过市场引导,将彻底改变传统外贸的经营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
观望
平台将迎服务与渠道“大考”
四川传统大宗货物进出口,一般要绕道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口岸,再分销。但跨境电子商务面对的,是个体消费者,运营方式大相径庭。
以目前跨境电子商务最畅销的纺织服装为例,售价大多在百元以内,利润很低。若每次出口的产品都需要拿一份报关单,企业完成报关后需向报关行缴纳100元以上的手续费,再加上物流费,“综合成本比国内卖价高3倍以上。”胥小川称,这样成本优势就凸显不出来了。
不少四川企业在探索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但由于缺乏人才,“海外消费习惯与国内也不同,”淘宝百万级卖家赵海伶称,面对多元市场需求,希望借助专业第三方机构运营,“自己专心做好产品质量。”
建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实际是为企业提供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所需的综合服务。“吸引企业来应用的理由是什么?是订单。”省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徐晔称,渠道和服务,缺一不可。比如,浙江义乌在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内聚集了一批渠道商,渠道商接单,再分解给厂商。“企业选择的应用平台,一定是方便快捷、运营成本更低的。”徐晔说,四川应大力吸引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探索
搭建专业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
对于多次报关的问题,海关总署在试点区域实行“分批出口、定期报关”的制度。所在区域企业可将上个月发的货物进行归并,按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张报关单的方式进行“补报关”,如此可降低企业的时间和成本。双流商务局电子商务科科长徐志敏称,这样的报关方式今后也将在双流综保区的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内实施。
徐志敏称,今后在基地内,生产企业可以享受跨境电子商务的专业报关、缴税、电子化结算、支付、物流等第三方服务。目前,成都摩宝网络、北岸科技、米兰网,北京鼎润达,厦门优传等第三方服务企业已达成了入驻基地的意向。成都摩宝网络科技公司正在积极通过省外汇管理局,向国家申请跨境电商外汇支付试点。其总经理助理李洋称,未来消费者登录境外网站购物,可以直接进行人民币支付,非常便捷。
四川特色的“跨境通”也在酝酿中。按目前的平台定位,四川买家可通过“跨境通”在线购买国外食品、生活日用品、奢侈品牌等,鞋、服装、丝绸、工艺品等特色“四川造”可直通海外市场。
去年底,四川省商务厅、海关、商检、税务、人民银行、外管等多家口岸部门就进行了会商,议定建立新型监管模式。比如,海关对通关商品预先备案,通过电子口岸实现海关、商检、税务、外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和自动比对,买家可实现快速报关报检、阳光纳税、在线购结汇等。如此,可推动跨境电商“阳光化”。
苏代林表示,先将基础平台搭建好,再向海关总署和商务部等部门申请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现在是条件成熟一个,批一个。”
名词解释
跨境电子商务
指的是生产和贸易企业或者个人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将传统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数字化、电子化,实现产品进出口的新型贸易方式。
四川省将依托成都双流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快件中心建跨境电商基地,进口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即可享受国家的保税政策,暂缓交税。
新闻推荐
2月22日—23日,第九届成都(春季)婚博会在成都新会展中心举行。在为期2天的展会上,白酒一改以往传统的销售方式,除不少商家根据目标消费者需求大力推广网购业务外,还有送礼加微信、1元抢红酒、4折大促销...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