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随着创业准入制度成本有效降低,泸州市市场主体总量实现快速增长,增幅居全省前列。从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25日,全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723户,较改革前总量增长67.02%,全市平均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由改革前的58户增加到82户,增长41.38%。截至今年3月25日,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23358户,比改革前总量增长61.45%,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总额3209.69亿元,是改革前630.92亿元的5倍。2016年,泸州市新发展企业同比增长57.13%,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大众创业百业竞发
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市第三产业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1780户。截至今年3月25日,泸州市第三产业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00048户,较改革前增长60.90%,占市场主体总量的89.57%,从业人员达26.36万人,2016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428.1亿元,同比增长10%。商事制度改革推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市场的重要支撑和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
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大众创业、创新热情。截至今年3月25日,全市各类市场主体从业人员达41.24万人,其中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32.17万人,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2014年全市新增从业人员4.99万人;2015年全市新增从业人员6.31万人;2016年新增从业人员6.68万人。
健全信用监管机制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依托“泸州市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自2014年3月25日至2017年3月25日,542户企业因违法行为被工商部门作出吊销营业执照处罚决定,上述企业法定代表人自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全国范围内任何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截至目前,全市公司登记注册环节已限制法院公布的“老赖”71人注册登记申请;全市共有2542户企业因逾期未年报、未按时公示即时信息、弄虚作假等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今年3月起,全市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截至目前,准备进行简易注销的企业已自主公示305户,已注销45户。
泸州市企业信息公示平台及联动系统进一步建立健全,将社会法人、其他组织、自然人严重失信行为信息通过“信用泸州”网站向社会公开。目前,通过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信用根汇集了法院、税务、食药监等部门报送信息共15.36万条,其中:企业资质信息3225条、行政处罚信息290条、企业欠薪欠费欠税欠贷信息101条。
新闻推荐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泸州江北支行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泸州监管分局批准(泸银监复[2017]16号),从2017年5月27日起终止营业。相关内容公告如下:终止营业机构名称: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