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一天下午,我在放学路上偶遇一农民,他提着一个竹篓,里而装满桑泡儿。走近细看,那桑泡儿有的红,有的紫,有的黑得发亮,跟记忆中的一样。瞬间,我的思绪情不自禁被带回到了童年,带到了故乡那山坡田野里的桑树林。
我的故乡——泸州,那里盛产稻谷、玉米、黄豆和高梁。每到桑泡儿成熟季节,远远望去,那一片片绿油油的桑树,郁郁葱葱地长在山坡田野上;走进一看,桑树上,挂着或红或黑的桑泡儿,在绿叶的镶嵌下,颗颗桑泡儿像玛瑙,红彤彤的,十分诱人。
小时候,家里没有零钱买水果,桑泡儿是我们解馋的最好的礼物。每当桑泡儿成熟时,我们几个放牛娃儿,在放学后常常顾不上做作业,一回到家就牵出自家的水牛,把小牛往河边草地上一栓就再不用管了。我们便飞一般往桑树林里跑,攀桑树,采摘桑泡儿,吃着树上乌黑乌黑的桑泡儿,玩得不亦乐乎,被汁液染得黑红的嘴巴、双手和衣服,回家后总是惹得父母一阵数落……
长大后,我才明白桑泡儿学名叫桑椹,又名桑果,既可入食,又可入药,还能用来泡酒。《本草纲目》说桑椹有补血、强身、益肝、补肾、明目、养颜和滋阴壮阳等功效。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每逢春节,我家常去邻村开酿酒作坊的陈二叔家拜年。他家自产自销的酒中,就有桑泡儿酒。我还记得他家的门上张贴着一张年画:朱唇大耳,面施粉黛。二叔告诉我,那是酒神、酒祖——大禹之女仪狄。仪狄造酒之说,从小就铭刻于心。
上初中后,从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句中体会了酒的美妙和神韵。像“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感受了汾酒的渊源和魅力;像苏轼以酒遣怀抒情,留有佳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更有关公温酒斩华雄、武松醉酒打猛虎、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故事。
尽管家乡的桑泡儿酒,至今名不见经传,也没那位大诗人、大作家为其吟过诗,作过赋,留下过记载。但它却一直默默地伴着故乡的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我爱故乡,我更爱故乡那漫山遍野桑泡儿红熟的季节。
纳溪区丰乐中学三年级三班 王颖一
指导教师 李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虹)从教育系统“跨界”到纳溪区合面镇马桥村任第一书记的秦江海原本担心自己刚下村工作干不上手,但昨(19)日上午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开班的2017年全市村(社区)干部暨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打消...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