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维扬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抓好教师成长工程,将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以下简称“城西实小”)重视教师的自我成长,开校一学期以来,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促进教师良好师德的养成和专业化成长。
新实论坛 共享智慧
为了给教师们提供一个分享经验、智慧碰撞的平台,城西实小开办了“新实论坛”,老师们在论坛上享受到了一次次精神文化大餐。
一学期来,学校有近10名优秀教师登台演讲,向大家分享教学一线经验,涉及班级常规管理、与家长有效沟通、班级管理与小干部培养等。在论坛交流活动中,主讲教师以鲜活的案例、具体的做法,让听课教师获益良多。学校领导进行现场点评,提出改进意见,激励大家相互进步。
此外,城西实小还邀请区内知名教师到校作专家讲座。前不久,城西附小德育主任马华玉带来了一场题为《班队活动的有效组织》专题讲座,让本校教师进一步了解班会与队会的联系、区别,组织班队活动的程序及步骤等,提高了老师们组织班队活动的能力。
师徒结对 携手前行
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后备军和生力军,如何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
城西实小的做法是通过青蓝工程,让12名青年教师和中年教师结成对子,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结对仪式上,师徒双方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要求师徒双方互帮互助,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关怀。
如今,在城西实小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在徒弟需要上汇报课时,师傅到徒弟课堂听课,指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徒弟也经常帮师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师徒结对,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协调发展,更促进了校园内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课堂 演绎精彩
为了让课堂“活”起来,城西实小开展了“聚焦课堂·实创自我”教学展评活动,第一个阶段由9位中年教师上展示课,第二个阶段由12位青年教师上汇报课。
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经过团队反复认真磨课,以集体智慧促进自身成长。每次教学展评活动,吸引有空堂的教师前来听课,献课教师和听课教师主动学习、自主成长的热情高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展评中,城西实小针对教师教学重难点把握、学生学习能力训练、课堂有效调控和组织、学生常规训练等方面,细致入微地观察每个细节。如今,每位教师都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演绎着不一样的精彩。
一次次听课、一点点进步,该校新教师熊小涵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她说:“练兵课让我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差距,更明晰了前进的方向。”
好书共读 丰富内涵
为了让校园沐浴书香,让教师厚重自己,城西实小开展了“好书共读”活动,制订了教师读书计划,督促教师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比如,在前不久的读书推荐会上,校长朱发华就向老师们推荐了《中小学教育研究实用指南》,希望大家带着问题读书,读深读透,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思考教学和科研方向。
朱发华介绍说:“在下学期的新实论坛上,学校将开展好书分享专题,每位老师都将登台交流读书心得,让大家共享读书的收获和快乐。”
外出展示 提升形象
一学期来,城西实小教师以务实、勤奋的工作作风,耕耘讲台上的“一亩三分地”,许多教师通过不断努力,开始崭露头角。
在江阳区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教法培训活动中,熊小涵老师执教的《四季》获得与会者好评。在泸州市小学数学低段教材教法培训活动中,余婷老师执教的《连加》,获得良好反响。在泸州市青年教协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中,城西实小多位教师先后参加献课活动,为农村孩子奉献爱心……城西实小教师勇敢地走出去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凸显责任、自信和豪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城西实小目前正在积极建构“实创”文化体系,打造“新实教育”特色,促使教师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践行“有温度、有态度、有亮度、有厚度、有高度、有气度”的“新实六度”教育,力求达到“实干创业,实践创新,实在创优”的教育理想。
新闻推荐
外地人问“泸州除了盛产美酒还有什么?” 完美答案就在这张新名片上
■本报记者朱虹实习记者马梦蝶对总是纠结该如何巧妙回答“泸州除了盛产美酒还有什么?”这个外地人必提问题之一的泸州人来说,泸州市城市形象定位语和城市形象标识的发布,无疑是一个完美答案。今后,若...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