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贵准备送给两个女儿的新年礼物,是他亲手编织的背筐和篮子
◎ 川江都市报实习记者 牟逍 田明艳 摄影报道
春节一天天临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开始陆续返乡。昨日,川江都市报记者走进泸州市客运中心站,看看农民工们回家都带了些啥。
候车室里,地上到处放着箱子、编织袋、背包和桶等,这都是外出务工人员常见的行李。在1号候车厅,两个灰褐色的包旁边放着几个背筐和篮子,篮子色彩丰富、造型精致,引人注目。
行李的主人叫高云贵,他说,背筐和篮子是他亲手编的,准备送给两个女儿作新年礼物。
高云贵是一名钻工,专门从事地下隧道的挖掘工作。他告诉记者,在云南开凿山洞时总会放炮,放炮前会准备很长的炮线,放炮后剩下就没用了。因为炮线结实,他便将剩余的炮线存起来,闲暇时编织成背筐、篮子和水果盘。
“我出门打工40多年了,每年都是正月出门,腊月归家。我有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家。一年没见了,编的篮子是我的一份心意,想过年送给她们。在回家的路上,还有人看上了我编的篮子,出价300元,我可舍不得卖。”高云贵说。
候车室的另一侧,李安奎提着一只巨大的箱子正准备进站。这次回家,除了和家人团聚,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家里要修新房子,他把需要的工具都带了回来。
李安奎说,自己在广东打工20多年,做过水泥工也做过房屋装修。这满满一大箱子装的就是自己在广东打工时用的工具,今年回家准备修新房,就都带回家。言语中,对于即将修起的新房,他满是期待。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承载着在外务工的人员一年的等待,大包小包的行李中,是对团聚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新闻推荐
▲分水岭镇特色商业街项目即将建成投入使用,董允坝将成为泸州近郊一处功能和设施完善的新村综合体▲泸州国家高新区首台新能源汽车在此诞生,成为泸州新能源汽车零的突破▲沱江旅游骑游道投用,给市民...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