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丽
当前,泸州市艾滋病疫情处于快速上升期,性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升高。“十三五”期间,如何遏制和防治艾滋病?日前,泸州市政府办公室发出通知,泸州市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公共场所安全套无偿提供率95%以上,对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一站式”服务等,综合防治艾滋病。
艾滋病防治“十三五”目标
泸州将最大限度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有效控制性传播,减少经商业性行为感染,最大限度发现和治疗感染者及病人,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
各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3%以下。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在有条件的县(区)和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治疗感染者和病人。
入学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
泸州市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发适宜的宣传材料,各类新闻媒体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艾滋病防治公益宣传,并利用农村地区广播持续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
对流动人口、青年学生、老年人、出国劳务人员、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强化艾滋病感染风险及道德法制教育,避免和减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泸州市将性道德、性责任、预防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纳入教育教学重要任务,普通高校和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为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资料,并在入学军训期间开展不少于1课时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
公共场所安全套摆放率达100%
公安等政法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聚众淫乱、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利用感染者身份的违法犯罪活动及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在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度假村等提供住宿的公共场所,歌舞厅、浴足、洗浴中心等公共娱乐场所,车站、码头、机场等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场所,从事艾滋病、性病诊疗和戒毒治疗业务的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按规定摆放安全套,并将安全套推广工作扩大至普通高校、建筑工地、公园、乡村(街道社区)、人口文化大院、旅游景区等流动人口密集的其他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安全套摆放率达100%,无偿提供率达95%以上。为性病门诊就诊者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对感染者和病人开展性病筛查。
泸州市将大力提高住院分娩率,有力减少婴幼儿艾滋病传播。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对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治疗、预防性用药、监测、随访、转介等系列干预服务。
推广从诊断到治疗的“一站式”服务
泸州市将全力推进抗病毒治疗。各县(区)推广从诊断到治疗的“一站式”服务,提高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治疗的可及性和及时性。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等机构要建立健全与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转诊制度,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首诊(问)负责制,对诊疗服务中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做好接诊、转诊和相关处置服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相关部门要对符合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按照规定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医疗救助与其他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减轻感染者和病人的医疗负担。
新闻推荐
“现在好了,碰到打不开的心结,只需向驻村‘法律顾问\’咨询,一切都迎刃而解。”1月28日,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龙古村村民李世德与周边5户村民为了“巴掌大”块地闹得不可开交,经驻村“法律顾问”李晓林...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