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喂,楼上的王师傅,就等到你了,快下楼一起去吃饭。”1月20日下午5点过,泸州市龙马潭区碧水锦绣城小区6号楼楼长罗学军在楼下大声地吆喝。这是他们6号楼一年一度吃团年饭的日子,整栋楼12户人家,除了两户外出,10家人一个都不能少。这个习惯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坚持了8年。
业主倡议 每年吃顿团年饭
“你就是小叶吗?今天总算认识了。”1月20日晚,龙马潭区碧水锦绣城小区6号楼40余名业主欢聚一堂,吃了一顿团年饭。饭桌上,大家相互打招呼,不认识的先自我介绍,认识的就加深印象。
2006年左右,碧水锦绣城小区业主陆续入住,都是一些陌生面孔。居民李女士说,她此前所住小区很冷清,“搬到这里后感受不一样,小区里、楼梯上遇到邻居,相互之间一个微笑、一个招呼,显得很有人情味,很温馨。”
碧水锦绣城小区业委会主任杨国莲说,通过每年吃顿团年饭,业主之间相互加深认识,小区更和谐了。邻里之间相互借个东西,一下就借到了;在楼下,看到谁家车灯没关,也有人在院子里吼一声;业主之间有空的时候会聊聊生活、说说工作、分享一些轶闻趣事,邻里关系特别融洽。每当遇到问题,热心业主会主动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沟通,经过协调,解决了不少问题。
在团年饭现场,每个人相互打招呼,聊聊这一年里大大小小的事,每一家人都轮流给每一桌敬酒。80多岁的李老伯说,小区居民很亲热、很团结,他生活得很开心。
餐桌上,邻里相互之间都作了自我介绍。原来,尽管业主们已在小区里混得很熟,但很多人相互都不认识。大家说,一顿团年饭吃出了别样的邻里情。
别样年饭 所有居民都参加
把整栋楼的业主们邀请到一起吃饭,罗学军费了一番心思。他告诉记者,在2008年,大家刚搬进小区时,相互都不认识。
“都在一个院里居住,彼此之间就像陌生人,得找个合适的方式让楼上楼下的业主都聚一下,以后遇到什么事也好有个照应。”据罗学军回忆,最开始,他利用楼长的身份挨家挨户上门登记姓名和联系方式,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家在生活中有什么困难,能及时提供一些帮助。
2008年底,罗学军在和部分业主的聊天过程中,听到有业主无意中说起春节就要来了,该怎么过呢?“当时我灵机一动,可不可以打电话联系一下,看业主们有兴趣一起团个年吗?”罗学军说,他把这个话题和居民们说了以后,大家就议论开了。一些相互熟悉的居民很赞成大家在一起聚个餐,实行AA制,借此机会,也能进一步熟悉了解。这个建议得到不少人支持,几位热心居民还主动帮忙,协调费用、餐馆、节目等事宜。
短短几天,整栋楼入住的12户居民都报名参加。住户王先生听说要聚餐,推掉会议,从外地赶回来参加团年饭。
罗学军说,小区里有一部分居民是外地人,他们在泸州城区的亲友不多,邻里街坊才是最值得信赖的人,这样的活动,大家参与度非常高,第一年举办就是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少都参加。
“刚开始时,团年饭是每家每户凑份子AA制,后来有居民要单独承办。现在,要想承办团年饭,就要事先申请,由大家讨论后,再决定承办人,像申办奥运会一样。”罗学军说,小区居民有上班的、有经商的、有当老师的、有跑运输的,各行各业都有,但进了小区,他就是一个普通居民,在团年活动现场,大家不分职业、不论贫富,齐聚一堂。
和谐融洽 小区如同一个大家庭
在碧水锦绣城小区,邻里之间十分和睦,多年来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每栋楼里的居民彼此都能叫得出名字。
杨国莲说,小区生活很舒适,谁家出去旅游,大家都帮忙照看家;谁家门没锁、钥匙没拔,都有人照应着。在小区,老人是大家的老人,孩子是大家的孩子。哪家老人病了,各家各户都会前去问候,哪家小孩学习成绩下降了,大家都会帮着分析原因。8年里,小区里无论组织什么活动,居民们都踊跃报名参加,这跟小区的好环境、好氛围分不开。
据杨国莲介绍,自从有了6号楼全体业主每年都吃一顿团年饭的先例后 ,其他楼栋的业主也看到了这种氛围带来的好处。现在,已经有7号、17号、22号楼的业主们开始效仿。
“今后,小区每年在一起吃团年饭的传统还会保持下去,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区更加和谐、更加宜居。”罗学军说。
新闻推荐
今年6月前,泸州这些地方将建成母婴室 喂奶换尿布 妈妈们再也不怕尴尬了
泸州市中医医院的哺乳室◎川江都市报记者周丽摄影报道本报讯带着哺乳期的孩子到景区、商业中心等公共场所,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等,没有专门的母婴室十分不方便。川江都市报记者昨日从泸州市卫生计生...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