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育凯 陈学强 本报记者 简放鹏
“除去防疫和粮食等成本支出,我养殖的200多只绿壳蛋鸡产蛋一个月,有5000元收入,一年下来就有6万多元。有了专合社作后盾,根本不用操心卖蛋的事。”2月2日,在纳溪区上马镇杉树湾禽业专合社的电商中心,该镇梓桐村留守老人周真华将500多个绿壳蛋,交售给专合社。专合社理事长古帮泽当即支付给他近600元,让周真华开心不已。
留守老人变成蛋鸡养殖能手
周真华今年63岁,4年前和老伴都在家带小孙儿、守老屋。2015年7月,其小孙儿外出念书后,半年才回家一次。闲下来的周真华看到村上加入杉树湾禽业专合社的村民,养殖林下蛋鸡后都大幅增收,很是羡慕。为此,他也萌生了 养殖林下蛋鸡的念头。
在杉树湾禽业专合社理事长古帮泽的帮助下,周真华先喂养了50只乌黑蛋鸡苗。周真华勤劳好学,加之专合社专业养殖技术人员上门“手把手”指导,周真华很快就熟悉了蛋鸡的养殖技术。
尽管有蛋鸡养殖技术,但周真华在喂养过程中不敢有半点马虎。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鸡喂食,然后给鸡舍杀菌消毒,上山割青草补充蛋鸡对青饲料的需求。特别是养小鸡苗时,每天觉都睡不踏实,每晚要起来查看两三次,以免鸡苗挤在一起影响生长。
经过3年多的努力,周真华不仅熟练掌握了蛋鸡养殖管理技能,将养殖基地办得红红火火,蛋鸡数量也由最初的50只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只,每天要捡170多个鸡蛋,他成为上马镇年龄最大的蛋鸡养殖能手。
有无专合社作“后盾”不一样
“我的绿壳蛋鸡拿到市场上卖,有时只能卖1元钱1个,而专合社给我签约收购的订单价是每个1.2元,有多少收多少。若没有专合社作后盾,我一年哪能收入6万多元哟?”说起养殖蛋鸡增收一事,周真华难掩心头的喜悦。
在周真华的养殖基地,可看到标准化生产的“痕迹”。“这些搭在林中的鸡舍,都是严格按标准修建的,通风口、排水渠、保温设施一应俱全。”周真华介绍,蛋鸡宿舍全部都按照现代化鸡舍技术标准进行建设。
去年,周真华投入1万多元,修建了200平方米的标准化鸡舍、堆粪池等,并购进了干湿分离机等设施设备,使鸡粪得到自动化处理,逐步向生态养殖模式迈进。
为了确保品质,周真华的蛋鸡全是由该专合社提供的“五黑一绿”优质蛋鸡品种。由于绿壳鸡蛋品质有保证,周真华养殖基地每天产的鸡蛋全部被专合社收购,保障他一年获得较好的收入。
新闻推荐
泸州娃要上全国未成年人网络春晚了! 《百和莲枪舞》《榕岭彩虹》获全国优秀节目,3日将在成都主会场演出
◎川江都市报记者许世智本报讯川江都市报记者昨日从泸州市文明办获悉,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网络春晚主会场颁奖演出将于2月3日在成都举行,泸州推选的节目《百和莲枪舞》《榕岭彩虹》将登台演出。据了...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