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世智
位于泸州市江阳区弥陀镇白马村一社的磨子林,是我的家乡。每到春节,回家吃团年饭、祭祖是必备环节。一年又一年,老家的房子因为长久没人居住而变得愈发破旧,但我对故乡的情却越来越浓。今年春节,我回到老家,黄舣至合江的产城大道从村里横穿而过,回家的路近了,村里的路也宽了。企业来了,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我记忆中的乡愁却从未改变。
从城区开车到磨子林,没堵车的时候,只要半个多小时。每年春节回到老家的前一刻,心里总是有些激动,因为这里有熟悉的人和事。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我并没有直接驱车到家门口,而是选择在中途下车,步行回家。家里多了一个小生命,女儿的出生,让我回家时的心情有了变化。回家路上,我一边给女儿讲以前的上学路,虽说她还听不懂,但这段路有我的青春和欢乐,现在女儿陪我一起走过。
一路下来,原来的石板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路。大路两旁,不少水田也变了模样,乡亲们有的不再种水稻,而是选择发展产业,或养鱼、或种蔬菜、或栽种草皮出售。马路边,外来企业的厂房也修建完毕,还听说最近有企业要来征地,或许明年春节再回家,又会看见不一样的乡景。
变化的是外表,没变的是内心。大年初一上午,一路走走停停,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回到磨子林。亲人的寒暄没有改变,问这问那,亲情就在其中。不过,今年春节还是有些不一样,往年回家,大家更关心我的工作和收入,今年回家,主角是女儿,亲朋好友给女儿发红包,抱着她逗着玩,反而把我晾在了一边。
又一次回到家乡,我年龄渐长,体重也增加不少,家乡也在这些年间变化巨大,曾经记忆中的青山绿水变得有些遥远,现代化的气息越来越浓。但每一次回家看着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我才发现,原来无论老家的环境怎么变化,亲情和乡愁从未改变。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明星黄瀚)近日,纳溪区打古镇主动作为,采取“多级联动”方式保障场镇秩序,组织40余名镇村(社区)干部、民警、辅警和创文优秀市民开展巡查管控。连日来,打古镇一方面加强商户宣传教育,督促其落实“...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