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垚 本报记者 李瑞莉
据海关统计显示,1至6月,泸州进出口总额34.8亿元,同比增加3.4%,高于全国均值6.6个百分点,对外贸易额居全省第五位。进出口货物主要为机电、粮食、矿产、化工等,“贸易圈”涵盖日本、印度和中国香港等108个国家和地区。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袭击全球、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泸州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个中原因何在?
政策叠加 产业聚集效应日渐凸显
泸州是四川除成都以外,唯一同时拥有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获批在建)、保税仓库、进口肉类和粮食资质的城市,对外开放优势明显。泸州港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仓库形成的港区联动模式已获得众多外贸企业青睐。上半年,泸州新增进出口收发货人注册企业43家,综合保税区新入区企业24家,新签约3家;保税监管货物9.4亿元,同比增长2.8%。
今年以来,泸州依托口岸、保税、自贸创新等优势,为外贸企业提供稳定的进出口贸易通道和资金缓冲地带。疫情初期,由于防控措施升级,下游企业产能缩减,盛和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面临数千吨矿产品延期提货,如提前办理通关意味着独自承担进口税费压力,任由货物滞留港口又将产生高昂的滞箱费。该企业正是利用泸州港区联动模式,将货物运抵泸州港,再通过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行保税仓储,既减轻关税资金压力,又避免滞港滞箱产生额外费用。“泸州的外贸环境真的很赞!”该企业海外板块总经理陆莎莎介绍道,“今年以来,在海关等部门的帮助下,企业省下的滞箱、堆存等费用已超过1000万元,现在每月进口量已增长到3000吨以上。”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莫玉霞近日,为提升计生工作质量,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纪念标社区开展了“关爱育龄妇女,贴心服务送上门”活动。纪念标社...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