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贾克帅
近日,记者走访了和县善厚镇美好乡村建设点王店村。该村位于素有小九华美誉的和县鸡笼山脚下,美丽的半月湖畔。成群的徽派民居古朴典雅,青瓦白墙,亭台廊桥,点缀其中。
走进王店村,整洁宽阔的柏油路穿村而过,通到家家户户;沿街而行,写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街道两边,每隔50米就安装着别致的太阳能路灯;街边文化墙上,各种关于中华传统美德和法治宣传的彩绘画,不时吸引村民的目光;路边草坪规划整齐,柳树下秋千翻飞,不时传来欢笑声……“环境是以前不能比的! ”今年60岁的村民宋水霞悠然地坐在门口看美景。她向记者介绍,自从美好乡村建设以来,村子大变样,“以前道路坑洼不平,环境脏乱。现在卫生好了,路修好了,村口还有健身广场! ”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该村一排排整齐规划的崭新住宅中间,保存着一处石砌灰瓦的老屋,门口上方刻有“农耕文化展览馆”的字样。老屋内,水车、耕犁、蓑衣、草鞋、木桶、木站焐等各种老式农家物品应有尽有。老屋的主人张治金,正和老伴修理一架老式纺车。作为展览馆的“馆长”,老两口说起这些曾经的农耕工具和用具,如数家珍。“现在农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农具和用具派不上用场了,放在这里供游客参观,让大家不忘记以前的苦日子,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
据善厚镇镇长陶振华介绍,现在王店村的山场都流转给了苗木花卉公司,建起苗木花卉园,不仅改善了山林环境,每年还给村里带来30多万元的流转经营费;同时,苗木花卉园的经营带动了村民就业,仅这两项该村每户每年增收3万元左右。据了解,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善厚镇注重旅游资源开发,打通了一条从王店村通往鸡笼山的登山通道,将鸡笼山、半月湖和王店村连成了一片。在每年的乡村旅游季,王店村推出鱼鹰捕鱼、挂面制作、手工纺纱、编竹筐、磨豆腐等多项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吸引了上万游客前来观光。“乡村旅游给农户带来的收入,每年至少有一万多元。 ”陶振华说。
新闻推荐
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监督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三章 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第四章 工业大气污染防治第五章 机动车船大气污染防治第六章 扬尘污染防治第七章 其他大气污染防治第八章 法律责任第...
和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