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新闻 含山新闻 和县新闻 当涂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马鞍山市 > 马鞍山新闻 > 正文

关阳桥畔逛庙会

来源:黄山日报 2010-04-08 18:21   https://www.yybnet.net/

□汪建国

农历二月初八,屯溪四邻八乡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赶往西郊蟾川的庙会,这是从清朝中叶以来形成的传统习俗。蟾川还有两处珍贵的名胜古迹。一是非常独特,融廊庙桥于一体的明万历年间的关阳桥;另一处是明嘉靖年间建造的“蟾溪楼”,人文气息浓郁,名声在外。别看蟾川地处偏僻,可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

这天清晨,我冒着淅淅沥沥的春雨乘公交车来到蟾川。改革开放前,这里被称为屯溪的西伯利亚。它闭塞落后,道路泥泞,坑坑洼洼。如今,公路水泥路面坚实平坦。路边田间桃红李白菜花黄,池塘碧波闪银光。我坐的是庙会加班车,没到村庄,前面路上就是黑压压的人群,司机提前停车。我们在集市中穿行,摩肩接踵,挤来挤去,有的已采购满意的农具、什物,挑着、扛着、背着返程;有的在挑三拣四;有的刚刚才到。这里地广人稀,一下冒出这么多人,令人惊奇。路两边摆放着农具、农产品、家具、日用品等等,有的杂乱地挤在一起。前两天集市在隆阜,有些商户提前到这里设摊摆点。看到路边搭的帐篷、摆放的衣物和掀开的被子,就知道他们是在这里露宿的。有些商家是从浙江过来的,也有从其他区县和屯溪街市来的,大部分是农村手工艺人制作的铁、木、竹制农具、家具。有些农具在平时的市场上是难以看到的,如竹轱辘,转动着拍打油菜籽和小麦的;粪桶夹,这形状像回纹针那样弯曲的,懂行的人告诉我,这是从老杉树的树墩上长出的小杉树,细长将近2.5米,边熏边捶打弯成的;那晒谷耙的柄,要用笔直的3米长的细杉树做成,平时很难买到,而这里任你选;畚箕、锄头柄、扁担、竹篮、铁锹、牛鼻塞等等,应有尽有。对农民来说赶集比春节上街采购年货还重要。

那木制家具,没有油漆、那原本的圆桌面,那仿古中堂长条桌、八仙桌,大大小小的锅盖、木盆,甚至是圆马桶,你都能见到。还有布置华丽的绒毯、服装大卖场、各种下乡的电器产品、放在路边汽车上出售的被单、花草苗木……原来街道店面的顾客比平时多了不少,店前石墩上摆着农民自制的棒槌、牛绳、锅铲、刷子等一些小商品,空场的地方多了一排排吃食摊。时断时续的小雨,人们根本没有在意。集市上热热闹闹,户家也是亲戚朋友大聚会。我在一个朋友家里吃饭,堂前又是圆桌面,又是方桌,坐满了两大桌,胜似过年。

蟾川的庙会起源于离蟾川五六里路的马鞍山,以黑面菩萨周孝侯王建庙登座的日子为会期。四周乡民,远至江西婺源都赶来祭神。民间传说黑面老爷是篁墩程氏十三世祖程灵洗大将军。他在护卫皇帝逃脱险境时,皇帝坐辇的车轴突然断裂了,在危急时刻,他用手指充当车轴,化险为夷。他的脸孔胀得由红变黑。当年祭神还愿的人相当壮观,乡间石板路上人流曲曲弯弯,络绎不绝。除香烛以外,还携带纸扎的鸡、鸭、猪、牛、羊等家禽家畜和人的五官肢体等类状物到庙前焚烧,火光冲天,烟雾升腾。庙会一直延续下来,渐渐演变为农村集市。而这时又恰逢农事活动开始之时,正是农民要添置新农具备耕的时候,庙会自然火红。

现在集市拥挤在前街,原来热闹的后街已经冷清了。后街背面就是从山里流出来的清清的蟾溪河,经隆阜至黎阳镇的小桥洞汇入新安江。关阳桥原名乐寿桥,横跨在蟾溪河上,这里是蟾川的水口,环境幽雅,茂林修竹,潭深水碧。风水以水为财富,建桥及修桥下的石坝,以增加锁钥的气势,扼住关口,蕴藏着村庄内涵的灵魂。这座罕见廊、庙、桥合一的关阳桥长16米多,宽约6米。历经400多年的风雨侵蚀,已现残败,但仍掩不住它的秀色。一墩两孔,以枕木为梁,上横铺一层圆木,盖上桥板。最上面铺的红麻石,正中对着两头的桥门是竖石条夹着横石板,两边又是横石板,显出纵横线条美。桥身木构架七开间,中间为关帝庙,南北各三开间。桥顶中高南北翼低1米左右,鱼鳞黛瓦,既通风透亮,又有层次感,像是三个凉亭构成。梁柱结构精巧,雕梁画栋、梁板和庙壁上祥云飞龙的颜料仍很鲜艳。桥有围椅,廊沿有装饰的挂落,像长廊又像游船。据说“文革”中关帝菩萨被毁,“文革”后婺源江湾隆重地送来一尊关帝菩萨供奉着。因当地方言关爷的“爷”字与“阳”字读音相近,通常称之为“关爷桥”,流传下来就成关阳桥,这是徽州古桥中的精品。现在已风烛残年,桥上农户堆满柴火,有一侧桥梁已有腰折的危险,现在是该抢救的时候了,否则为时晚矣。

好不容易在后街找到“蟾溪楼”的原址。一路脑子里浮现着在老照片中所见到的精美的古民居的外貌。这座楼是明代乡里举人程燮所建,坐南朝北,面对蟾溪河,有前后楼。他曾在河南林县任知县。“蟾溪楼”匾额为“吴中四才子”文徵明所题,是程燮以文会友的场所,后楼早年已毁。前屋受雷雨风暴摧毁也很严重。不想去年已拆毁,只留下已变黄的红麻石墙基,里面矗立起一幢粉白楼房,不禁让人扼腕兴叹!原来在逛庙会中油然而生的轻松愉快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甸甸的,真正感受到市政府正在推行的古民居修复“百村千幢”工程的紧迫性,时不我待!

新闻推荐

江菊花乡村致富的“领头雁”

在屯溪区奕棋镇,有一位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人物,她是瑶干村的“女当家”江菊花。1988年,江菊花便开始了她的“村官”生涯,而且一干就是20余载,从村妇女主任到村党支部书记,虽然职务在变,但她引领百...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阿六阿姨□胡一鸣2015-12-14 08:53
猜你喜欢:
评论:(关阳桥畔逛庙会)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