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四重奏
7月29日,一场精彩的管乐音乐会在市文化馆多功能厅上演,吸引了300余名市民及管乐爱好者的观看。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管乐协会长号大号联合会副会长师鲁嘉应邀现场助阵。值得一提的是,这场高雅音乐会的发起者是两位80后的芜湖籍学子。
发起者为芜湖籍学子
当日下午,记者在市文化馆发现,夏日的骄阳并没有阻挡一些市民和管乐爱好者欣赏音乐的脚步,整个功能厅内座无虚席。下午3时许,“青春的号角”芜湖市青年管乐重奏音乐会在一曲小号三重奏《号手的节日》中拉开帷幕,此后,铜管、木管、萨克斯等各种管乐器纷纷登台亮相,相继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文艺复兴时期舞曲三首》、《晨曲》、《裤子》等近20支演奏曲目。音乐会还特邀了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管乐协会长号大号联合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师鲁嘉教授现场表演了一曲铜管五重奏《长号在前》。每一曲演奏结束都会引发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对管乐不是很懂,但今天现场听了演奏,确实很有味道。”现场一位张姓观众这样告诉记者。而带着孩子过来的李女士则表示,如今讲求全面发展,自己领着孩子过来欣赏,就是想看看孩子有没这方面的兴趣与爱好。
此次音乐会演奏者大多来自国内音乐院校及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音乐会的组织者陈超、刘晶晶为芜湖籍学子,前者为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刚从德国学成归来,后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现攻读于美国某大学。他们告诉记者,彼此都是一起在芜湖长大的同学,有着共同的音乐爱好,举办此次音乐会的动议其实源于之前的一次聚会。他们希望能通过音乐会的举办,让管乐演奏艺术在芜湖得到更好的推广。“没想到这么热的天,还有这么多观众到场,能将平时所学回馈家乡人民,感到很开心。”陈超说。而刘晶晶则向记者表露了心中的一点遗憾:“除了芜湖籍学子,也有一些演员是我们从外地特意邀请过来的同学,由于时间紧,音乐会从动议到演出不足半个月,大家在一起排练时间太少。演出很成功,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桑梓情怀受肯定
“这些年轻人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感情,这种将自己所学回报家乡的行为让我感动。所以,刚参加完第四届国际长号大号艺术节,我就从北京直接赶到了芜湖。”受邀前来助阵的师鲁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感慨。师鲁嘉说,这场管乐音乐会虽然以芜湖籍学生为主,但同时邀请了上海、杭州、马鞍山等地的一些专业演奏者,对芜湖管乐爱好者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也有利于管乐艺术的普及。“这次有幸来到芜湖,还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芜湖这座城市浓厚的艺术氛围和艺术资源。”他认为,这种类型音乐会的举办也有助于让高雅艺术走出音乐厅、走近市民,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市文化馆馆长王岭认为,青年学子学成归来,有意将所学回报家乡的做法值得肯定,市文化部门也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展示舞台,而普通市民也能借此机会近距离免费欣赏到高雅艺术,可谓一举两得,这也是群众艺术的一种创新。
芜湖曾有过专业管弦乐团
“音乐会演奏了不少国外优秀作品,整场演出水平高、气氛热烈。”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张承宪说。不过,他同时表示,管乐演出是一台高成本、高技艺的演出,不仅要求每个演奏者个人的专业水平,而且讲究乐团成员之间的演奏配合。由于这些演奏者为临时组合,排练时间紧,缺少磨合,整场演出活动中还存在一些瑕疵,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张承宪告诉记者,现代形式的管弦乐队起源于17世纪,最早用于军队之间交战时鼓舞士气。19世纪,经过艺术家们的重视和创新才开始运用于艺术舞台的演出。在芜湖专业舞台上,管弦乐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芜湖市文工团、京剧团各有一支管弦乐团,演奏水平当时在省内乃至国内都有一定影响。他认为,在数码电子产品发达的今天,一台双排键电子琴便可轻易演奏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管弦乐队的演奏效果,对传统管弦乐团的冲击和影响很大。因而,这样一场真正用管乐演奏的“平民”音乐会就显得弥足珍贵。
□本报记者 戴卿 文/摄
新闻推荐
几年前,芜湖市有关部门在一些风景区和居民区设置了公共阅报栏,作为一项文化惠民措施和宣传芜湖的窗口,颇受百姓欢迎。然而,据笔者观察,与南京、马鞍...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