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4岁的马钢工人傅强,15年如一日,坚持无偿献血及血小板救助他人,共计献血68000多毫升,相当于14个成年人的总血量。他说:“献血就可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而我有的就是热血,何乐而不为。”
“献了这么多的血,他的身体会怎么样呢?”7月下旬的一天中午,烈日似火,闷热难当,记者见到傅强时,就盯着他仔细打量:个不高,小平头,两眼清澈明亮,说话嗓门洪亮,中气十足;皮肤呈“麦粒色”,裸露的胳膊和腿上的肌肉结实有力,看上去就像运动员——健壮、阳光。
说起献血,傅强说缘于一次意外。 20多年前,他出了工伤,医生说可能终身瘫痪。在亲朋好友、单位同事和社会热心人的关爱、照料和鼓励下,仅仅一年,他就奇迹般地站了起来。重获新生的傅强,总想着卧病在床的艰难岁月里那些好心人的善举,如何来感恩、回报。
1998年的一天,傅强陪未婚妻逛街,路过街头献血车,当时他献血就是想看看他的血质和身体怎么样,也因此领到第一本献血证。没想到,之后一对中年夫妇寻到他,要给他下跪,说他献的400毫升血,救了他们孩子的命。这让傅强顿悟,原来助人为乐这么简单。由此他开始了坚持至今的无偿献血旅程。
傅强认为,人的血就如同人的力气一样,你不用,它不会增长;经常用,反而会增长。为了多献血、献好血,他不仅把烟酒都戒了,而且注重饮食清淡和加强身体锻炼,以保障血的质量。
马鞍山市中心血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傅强献血是招之即来、来之能献。一个周末的中午,傅强正与朋友在市郊“农家乐”聚餐。一男孩玩双杠摔致脾破裂,手术急需B型血小板。市中心血站就打电话给傅强,他二话没说,撂下碗筷就跑,在乡村公路上跑了2里多路才拦到一辆的士赶去,成功地献出了血小板。
每年,傅强的献血量都居安徽省无偿献血爱心榜榜首,连续10年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还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特别促进奖。
了解“血荒”之急的傅强,为让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2005年6月,他倡议成立了安徽省第一家、全国第四家无偿献血志愿者团体——马鞍山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八年来,该协会250多名会员无偿献血总量达180万毫升,占马鞍山市临床用血量的1/16,先后有361人次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被市民誉为马鞍山临床应急供血的“活血库”。
2008年度,傅强当选“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并荣获“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第三届安徽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而且,他的妻子、女儿也分别获得了“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马鞍山十佳美德少年”殊荣。
前不久,傅强刚从雅安回来。他也参加过汶川特大地震的志愿服务,还考察过上海、成都等地的“NPI”。目前,他四处奔波,痴情于创建一个公益组织孵化器,专门培育、培训民间公益组织,让全市民间公益组织能够得到良好的培训和发展,让热心公益事业的人经过专业培训后,具备专业能力和服务技能,更好地满足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从而促进全市整体公益事业的持续发展壮大。
·短评·
傅强的可贵之处在于知恩图报,可敬之处在于尽心竭力,可学之处在于从我做起。15年如一日,他将献血这件善事做到了极致,不仅影响家人,而且引领社会,在致力公益上,他从“凡人”到“超人”再到“育人”,实现了一次次精神升华。
新闻推荐
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司法保障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