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兄妹四人,父母上班顾不上我们,我们从小就喜欢在水边玩。”在中央城百瑞大酒店的游泳馆内,陈少健对记者感叹,“6岁时,还差点在水中淹死。” 从小在江边长大的他,从3岁起就开始去水边玩,7岁时因水感好、水性优、综合素质高被芜湖市体校选中,入选体校游泳队开始接受游泳启蒙训练。“没有恐惧感,只有新鲜感,对水有特别亲切感。别人是给教练扔下去,我是自己跳下去。”回忆起最初与水结缘,陈少健开心地说。
每到夏天,陈少健自然还是喜欢去青弋江玩,江边长大的他熟悉水性,再加上在体校的培训,12岁时,谙熟水性的陈少健每年夏天都在江边救过人。
在体校,陈少健没有辜负教练的期望,在1979年安徽省少儿游泳锦标赛中,陈少健获得儿童组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让人眼前一亮。1983年安徽省第五届运动会上,陈少健又获得很多奖项,小小的陈少健可谓是一战成名,随后入选省队。出色的身体条件和个人努力让他成为芜湖市游泳队的新星。
冲进台风的的水手
16岁那年,从体校退役后的陈少健,在芜湖做起了小生意。因喜欢游泳,离不开水,两年后,陈少健来到轮船公司当水手。水手生涯,让陈少健体味到水中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陈少健至今还记得二十多年前那次台风事件。那是1988年,陈少健随船队到南通,6只船在南通抛锚,当天夜里12点,突然起12级台风,6艘船在狂风巨浪中飘荡。这6艘船如果不解开缆绳,会相互撞击,情况将十分危险。
“赶紧把这6艘船解开。”在没有人敢走出舱外的情况下,陈少健当机立断,一人冒着风险走出船舱。
风急浪高,600吨的船像一片树叶般起伏打转,左右摆动。当时一百多米长的一条船,陈少健从船头走到船尾,竟然走了二十多分钟,实在是寸步难行,在解第五艘船缆绳时,突然起的巨浪让陈少健被绳索夹伤,剧烈的疼痛让陈少健的手指失去知觉。
“坚持,坚持住啊。”陈少健记得当时有船员一边哭,一边拼命喊。第二天天亮后,台风小了,陈少健才被送到医院,将右手断了的三根手指接上。
当了5年的水手后,陈少健回到芜湖做文具生意。
虽然生意经营得不错,但是陈少健一直没有离开自己喜欢的游泳,陆续取得国家游泳教员证、救生员证。此时,他才发现,自己早已离不开游泳,“如果不能接触水,总觉得缺了什么。”
9年的运动生涯和5年的水手生涯,带给他最重要的体育精神,是不断追求卓越的拼劲。
希望培养更多的游泳人才
2005年,陈少健开始做游泳培训,担任教练。对自己的前程,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为芜湖游泳干出点名堂来。2008年,他领头成立芜湖泳之星俱乐部,这也是安徽省首家经中国游泳协会注册认证的游泳俱乐部。俱乐部多年来一直坚持普及推广游泳运动,聚集了一批高水平业余游泳健将。成立当年,陈少健便带领俱乐部的其他四人参加全国成人游泳锦标赛,获得了3金1银的好成绩。
陈少健告诉记者,全国成人游泳锦标赛的参赛选手水平很高,绝大多数曾经是国家队及各省市的退役专业游泳运动员,也有部分高段位的业余游泳爱好者,因此竞争十分激烈。
共同的爱好,使泳之星俱乐部大家庭的成员越来越多,他们从游泳中强健了体魄,融洽了感情。“以水为媒,以泳会友。”游泳运动增强了该俱乐部的凝聚力,营造了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氛围。
2012年,陈少健带领俱乐部二十余人前去上海参加第十五届全国成人游泳锦标赛,陈少健取得了仰泳第二、自由泳第七的好成绩。在2013年的锦标赛上,陈少健带领三十余人去比赛,取得了13金5银7铜的不俗成绩,创造了俱乐部征战该项赛事的历届最好成绩,陈少健荣也获男子仰泳第一、自由泳第七的好成绩。
2013年,芜湖泳之星俱乐部被选为省级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试点单位,芜湖也仅此一家,在一年中,参加的培训的救生员有二百余人,教练有五十余人,很多苏州、无锡、马鞍山等省内外的学员都慕名而来。接下来,陈少健希望能更广泛地推广游泳运动,在中央城的游泳馆内,每天都有很多中小学学生前来参加游泳培训,陈少健希望经过几年系统有序的培训,在他们中间也能产生芜湖的“孙杨”、“叶诗文”,为芜湖培养更多的游泳人才。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赵双华 实习生 李青)205国道市区段一级示范路建设工程目前正全力推进,今年9月底前将建成通车。205国道市区段一级示...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