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季晨辰通讯员何雪)2015年马鞍山市口岸发展逆势飘红,重要指标喜人,全年外贸运量1568.9万吨、同比增长26.1%,外贸集装箱运量突破10万标箱、同比增长38.6%,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外贸运量领跑皖江沿线各港口,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外贸运量是港口吞吐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装箱则是衡量港口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市口岸办主任陈龙倍感振奋地说,外贸运量和外贸集装箱运量的“双飘红”意义重大,一方面,距离马鞍山打造“亿吨大港”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口岸经济繁荣带动仓储、物流、船代、货代、金融、商贸、信息等行业借口岸“东风”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口岸资源、区位、交通、政策等优势的带动作用,构建郑蒲港新区“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在外贸增长面临严峻压力下,马鞍山市外贸运量多年保持高位增长和总量第一,客观上归功于口岸的欣欣向荣、企业的蓬勃发展。2015年,马钢铁矿砂进口量、钢材出口量大幅提升,同比增长260万吨和41万吨;山鹰废纸二期项目投产,直接拉动直运进口货物量飙升。
同时,围绕“以港兴市”战略,市商务局口岸办负责统筹协调,牵头四家口岸查验部门提升服务效能,为企业分忧解难。海关部门推进区域大通关一体化工作,实现无纸化通关率100%;检验检疫部门推进原产地证办理工作,为企业出口海外节约成本;海事部门对外贸船舶敞开绿色通道,实行限时办结制;边检部门做好模范码头共建工作,实施办理电子登轮许可证以服务外籍轮;市商务局口岸办统筹协调,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全力助推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
2015年,马鞍山市加强口岸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升了集装箱作业能力、码头靠泊能力、设备工作能力等,特别是通过验收投入使用的天顺港口B区海关监管场,新增10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解决了天顺港容量不足的问题;全力推进江北郑蒲港建设运营,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成效,深入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吸引外贸货物在郑蒲港中转集并。随着口岸竞争力的日益雄厚,马鞍山市外贸集装箱运量成功实现发展“三级跳”,跃居全省第二位。
“‘十三五\’口岸经济发展起点良好,但仍需努力。”陈龙介绍,2016年,马鞍山市将从继续保持口岸主要指标稳健上扬,建设综保区、指定口岸等开放型经济重要平台,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推行港口和口岸物流新奖励政策等方面着手,为“以港兴市”战略腾飞加柴加薪、增温增效。
新闻推荐
记者黄洪涛通讯员朱琳1月13日上午,国际华城商贸楼门前人头攒动,围满了年轻的求职者。原来,花山区人社局为华拓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举办的2016...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