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球(马鞍山)创客大赛
▲华菱星马汽车混凝土泵车泵送双主油缸自动高低压切换和同向伸缩液压装置
▲市科创中心与安工大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共同主办“闪耀60秒创业演说挑战赛”
▲获安徽省专利金奖的马钢铁路车辆用重载车轮
▲企业领取科技创新券
核
心提示
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56家,较2010年净增154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311个,较2010年净增1091个;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2010年的420亿元增加到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48.99亿元增加到205亿元;3家企业被列为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34家企业被列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新组建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5家……随着2015年各项任务顺利完成,马鞍山市“十二五”科技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放眼诗城大地,创新驱动发展的脚步铿锵有力,不曾犹疑,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果催人奋进,令人叹服。
马鞍山市连续第8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成功跻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行列,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创建培育期验收,马鞍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获批组建,成功获批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
政策引领,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近年来,马鞍山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完善了促进创业政策措施。2015年8月出台的《关于实施马鞍山市创业天使计划的意见》,将马鞍山市创新创业推向高潮,前所未有地点燃了创业者的激情。意见明确由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6000万元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专项扶持创新创业团队(项目)和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目前,天使投资子基金筹建工作顺利推进,与10多家风投机构形成合作意向,并深度接洽浙江银江投资、无锡爱瑞资本等4家机构,首批将引进1-2家风投机构在马鞍山市设立天使投资子基金。同时,为加快推进众创平台建设,市科技局与马鞍山睿信科技公司合作,共同组建“蓝海众创空间”。目前,该众创空间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累计共招引25个项目团队,开展了微路演、投资店小二等6场活动,与高校合作联合举办了“闪耀60秒”创业演说挑战赛。
全力招引了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马鞍山市全面贯彻落实省“1+8”政策中《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积极动员县区、园区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重点,推荐17个团队参加创新团队遴选。经专家评审后,推荐9个团队参加2015年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竞选,其中3个团队入选省团队。
成功举办了2015马鞍山创客大赛。2015年9月,马鞍山市成功举办以“天马行空,创无止境”为主题的2015全球创客(马鞍山)大赛。大赛历时三个多月,吸引了全国50多支创客团队,最终27支进入决赛队伍经过48小时紧张激烈的比赛决出胜负。这场比赛中,马鞍山市创客团队收获的不仅仅是大赛奖项,同时,在激烈比拼中,在年轻的创客心中,创新创业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创新火花不断闪耀。
精心组织开展了科技奖表彰。隆重表彰了一批重大创新项目、创新团队和先进个人。组织31项优秀成果申报省科技奖,13项成功入围。其中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性能铁路机车用整体车轮关键制备技术集成及国产化”项目被推荐一等奖。
加大投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近年来,马鞍山市不断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拓展科技投入方式,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巩固。
加大了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据悉,仅2015年,市本级应用技术研发资金投入1877万元,其中科技项目资金1180万元,兑现市科技政策项目889项,资金9691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科技经费支持,资金6135.51万元。其中,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1项,争取资金1839万元;获得省“1+8”政策奖补项目89项,奖补资金4296.51万元。
推进了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专利权质押融资是马鞍山市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这一途径,威铭耐磨材料、旗翔科技和金泉工业等6家企业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1870万元。与此同时,马鞍山市还探索开展科技保险工作,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和做法,起草了马鞍山市推进科技保险工作意见。
实行了科技创新券制度。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实行“科技创新券”制度,以帮助企业打通创新“经脉”,为企业成长“输血注氧”。“使用科技创新券可以为企业节约现金流,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券就是‘真金白银\’。”2014年6月24日上午,在全市第一批科技创新券发放仪式上,安徽旗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236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共获得5019万元的科技创新券。旗翔科技负责人严道翔表示,30万元科技创新券背后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这让企业坚持科技创新的底气更足。据悉,2015年,全市共有156家企业获批兑现资金1265.6万元,拉动了企业购买成果、购买设备、购买科技服务三类科技活动支出近1亿元,带动比例达1:8。
实施了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每年选择50家符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实行市、县区联动,通过委托贷款资助的方式,对企业实施的研发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项目分三类予以重点扶持。圆融光电等50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一批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截至目前,9000万元委托贷款资金基本发放到位。
落实了税收优惠政策。减免企业负担也是推进科技创新有效催化剂,为企业创新成长增添了强大动力。2015年,全市76家企业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2.46亿元,207家高企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减免所得税1.58亿元。全年新认定高企56家,净增高企43家,高企总数达256家,位居全省第四位。
做足服务,创新平台承载功能更加完善
“十二五”期间,市科技局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全力提供高效服务,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力开展了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在全市服务企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市科技局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围绕“三清一好”的工作要求,建立对口联系县区(园区)和企业制度,做到分类指导、分级分层负责,实现走访企业常态化,服务科技型企业全覆盖。同时,牵头组织开展技术研发顾问团工作,全年重点走访科技型企业390余家(次);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近30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90余项;征集企业技术难题111项,解决技术难题88项。
搭建了功能更加完善的创新平台。市科技局围绕马鞍山市首位产业、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企业加快组建各类研发机构,仅2015年,全市就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引进建设南京大学(马鞍山)高新技术研究院1家、汉世伟猪业院士工作站1家。与此同时,不断加大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2015年,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引进孵化企业25家,孵化毕业企业10家,在孵企业总数达90家;开展创业导师活动21场(次),帮扶企业50余家;依托大学生工作站,深入高校开展创业政策宣讲、创业故事分享、导师专题讲座等宣传辅导活动12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一站式”科技服务大厅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开展科技咨询、专利代理、财务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近2000家次。充分发挥“上海—马鞍山”创新驿站等技术转移平台功能和作用,为企业提供技术对接服务,成功促成富强羽绒与安徽工程大学等签订20多项技术转移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建成“一键登陆、一键检索、一键下载”等特色功能的市科技文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各类文献信息检索达6万余次,下载5万余篇,点击量超10万次。
新闻推荐
博浪公司一项目入选省科技重大专项 慈湖高新区科技项目示范带动战略添成果
本报讯(记者余齐斌)近日,省科技厅下达2015年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计划,市博浪热能科技有限公司“热泵热水器用树脂相变蓄热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入选2015年省科技...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