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邓婷婷
如果说,2014年生态市创建的构想让马鞍山染上新绿,两年后的今天,山川林木葱郁,大地遍染绿色,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满庭芳菲。构想演变为现实岂是一朝一夕之功?这一路,马鞍山人走得艰难、走得坚强,更是走得踏实、走得豪迈,迸发出的无限智慧更是让生态基因被激活并放出奇光异彩。
好机制:政府重“绿”严守生态底色
如何才能建设好生态家园,让村庄更美丽,让群众更惬意?对于马鞍山每一个基层新上任的领导干部来说,“生态”是第一堂课;对于每一个在任的领导干部来说,“生态”是成绩单上分量很重的那一门课。
环境是资本,生态出效益。当绿色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马鞍山才能更加和谐美丽,市委、市政府熟谙此道。高屋建瓴全面部署,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实施,“生态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理念愈发坚定,行动该如何落实?他们将目光率先“盯”在了领导干部身上。“处在基层第一线,他们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一场场培训、一次次目标考核如雨般落下,让“生态”二字根植在了每一个干部的心田。效果可说斐然。步入基层,他们建立起一套套详尽的“生态档案”,一个个围绕生态发展的金点子、好思路在脚步的丈量中创造性地跳出,开辟出一条又一条实际有效的生态建设路径。
而这一路上,马鞍山的多个“率先”,更是让其以领跑之姿走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前沿。每年安排3000万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带动生态项目建设,解决创建资金难题;结合马鞍山实际,编制的一套套规划和标准,让“市—县—乡镇—村”四级生态建设有了目标;每年初下发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和十大重点项目目录,让生态文明创建的每一步都有了底气;而市环保局会同市目标办等单位的专项督查,更是如“软刀子”一般,悬在载体单位的头上,让生态创建有了无形的“翅膀”。
好技术:企业助“绿”打造环保高地
走进含山光大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暂且不论其凭借秸秆等生物发电这一本身就极具环保意味的产业,其绿意盎然的厂房,其在全省率先上线的脱硫脱硝技术设备,其独成系统的厂内污水处理站,就让人感受到如今的企业,绿色生态如影随形。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成为安全“保护伞” 马鞍山市连续5年跻身全国示范试点地区
本报讯(记者余齐斌通讯员方义华)日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2016年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示范试点地区建设方案》,马鞍山市继续位列全国示范试点地区。 ...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