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胜利
冬日的清晨,70多岁的张清泉早早起床离家,先去打扫小区厕所,再烧上一大锅热水,供小区居民免费使用。张清泉是马鞍山市雨山区明渠社区居民,多年来,他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助邻睦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退休不褪色,小区再上岗”。
张清泉曾是鼎泰金属制品公司的一名钳工,工作时整日与扳子、钳子等打交道;退休后,他又在旧物市场淘到不少趁手工具,积攒出了一个服务邻居的“百宝箱”,免费为居民磨刀、修理小家电。有邻居收音机调不了音量,拿来找张清泉修,他二话不说,从“百宝箱”找出个小镊子轻轻一夹,就把收音机拆开了,再将坏了的零件换掉。短短几分钟,收音机就恢复了功能。
“快!快!帮我磨下刀,急等着回去切肉呢! ”邻居王大妈喘着粗气来到张清泉家,人没进门就喊起来。原来她做菜等肉下锅时,才发现刀钝了,无法切肉,才火急火燎来磨刀。 “别着急,马上就好! ”张清泉应着声,熟练地拿起刀、蘸上水,“嚓嚓嚓……”,刀很快就磨好了。张清泉的一上午,在各种“便民服务”中很快就过去了。
“看到他们笑,我自己心里也高兴。 ”张清泉说,许多邻居每天为生活打拼,很努力也很不容易,能力所能及为她们提供便利服务,大家一起笑着过每一天,是一件幸福的事。
作为一名老党员,张清泉发动社区另外3名老党员,自发组建了“银发”党小组,长年为邻居提供志愿服务,为社区建设奉献余热。
新闻推荐
本报消息记者董磊通讯员孙倩报道日前,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下发通报,授予马鞍山市等10市“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称号,这是对...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