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他和5位老师一起来到地处偏远城郊、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19年过去了,只有他还扎根在那里。他不是没有离开的机会,也不是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是面对机会,他选择了坚守。19年来,他扎根于市郊边远地区,带着一颗关爱农村孩子成长的赤诚之心,始终坚守在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他就是马鞍山市第十九中学的思政课教师桂中华。
每天往返40公里路
一走就是19年
马鞍山市第十九中学原名濮塘中学,距离市区约20公里,是一座有着54年历史的学校。和其他偏远乡村学校类似,这里受地域及城乡社会经济布局变化的影响,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办学经费比较紧张,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但桂中华老师始终认为,正是因为“班小”,才更有利于他的教学和研究,才能把课讲得更精。
为了证明薄弱学校的教师也能取得好成绩,实现教学上的突破,他克服资源瓶颈,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了解课改新动向,观摩各校优秀教师授课,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大奖赛。他就是要让“十九中”这三个字频繁出现在参赛名单上,让大家知道十九中的教师是有能力与市区名校的教师一较高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来,桂中华相继获得安徽省和全国思想品德(政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安徽省首届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大赛农村组一等奖,作为安徽省初中教师唯一代表参加全国首届时事课堂大赛并斩获一等奖。
“桂老师工作能力突出,经常受到表彰,是全国优秀教师。想要调动工作不是没有机会,但他还是选择了留了下来。”校长王云说。19年的教学生涯,桂中华曾多次谢绝了市区学校伸出的橄榄枝,依旧每天往返40公里,坚守在乡村初级中学的讲台上,为乡村教育事业挥洒青春。
坚持探索 勇于创新
“乡校”也出名师
由于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桂中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迅速成长为该市学科名师。
“你们看这幅漫画,两个球迷打架,一个被打伤送进了医院,有几个朋友来看他。你们说说这几个朋友说得对不对?如果按照朋友说的话去做,会产生哪些后果?”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相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桂中华并不评论对错,而是微笑着称赞他们,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教材上。短短40分钟时间里,通过漫画、小情景设计、MV、小短剧、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课本上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脑海中深刻的记忆。原来,一节初中思政课,也可以变得如此精彩。
把“绿色”发展理念编成RAP,把教材知识点编成歌曲,把法律知识做成《爆笑师生》连载漫画……每节课的背后,都凝结着桂中华多年来的知识积累和辛勤汗水。作为初中思政课教师,桂中华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教学中能够有所突破。他认为,一个老师业务水平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手里握着的奖杯,更是体现在学生中的口碑中。相比较其他科目,思政课可能有些枯燥,怎样把一门枯燥的理论课,变成既让学生听懂、又让学生喜欢去听的演讲,是桂中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初中的思政课教材名为《道德与法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在中学阶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遵纪守法意识,规范日常行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日常教学中,桂中华充分发挥自己多才多艺的优势,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他不仅自学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制作、漫画制作,而且把视频以及访谈节目等多样形式融入到多媒体教学中,让思政课变得活泼生动。
与师生打成一片
要做好老师 先要做好人
思政课教师,要在学生心灵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桂中华老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更影响了十九中的全体教师。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他从来都用爱心铺路,时刻与师生打成一片,是最受师生信任的教师之一。对前来请求帮助的老师,他也尽心尽力给予自己最大能力范围内的帮助。
“要想做个优秀教师,就要先学会做人。”这是他的原则。对于学生,他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让学生做的事,他自己先带头遵守。除了日常教学外,桂中华还热心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常常把家里的学习用品等赠送给身边的贫困学生,也会为班上的贫困学生向学校求助,通过学校与市慈善总会联系,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桂中华也先后荣获市级师德先进个人、道德模范。
送走的学生越来越多,积累的教案越来越厚。桂中华时常告诉自己要摆正心态。“哪怕只有几个学生,也要上好每一堂课,站好每一班岗。”
记者 张莹 通讯员 柴家峰
新闻推荐
在博望,和春天来场约会 马鞍山市博望区第六届乡村旅游节暨首届百峰村浪漫樱花节拉开大幕
马鞍山市博望区第六届乡村旅游节暨首届百峰村浪漫樱花节拉开大幕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