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况安轩
通讯员张彦飞吴琼
厚植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发力智造、引领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完善配套、为现代化新城崛起构筑强大支撑……去年以来,郑蒲港新区在开放平台建设、主导产业集聚、改革创新推进、城乡环境改善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篇章。
2018年7月,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郑蒲港新区未来发展寄予了厚望,提出要全力加快郑蒲港新区建设,按照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新区建设规划,高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新区发展活力。这给郑蒲港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也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郑蒲港新区始终如一地坚持“港口是最大资源、开放是最大优势、创新是最大动力”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口岸开放、政产学研、对外合作三大平台优势,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引进优质项目,努力将高质量发展推向新阶段。2018年,新区完成财政收入10.098亿元、增长3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3%,战新产业产值增长43.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2.9%,工业项目新签约3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7个、竣工17个,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固投完成47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市前列,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积跬步以至千里,郑蒲港新区以平台建设促进产业招商,以产业集聚带动高端发展,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做大绿色食品产业、做优装备制造产业,同时不断完善配套服务,使得新区迅速成为全市乃至全省产业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下转第二版)
〉〉更多报道详见三版
·开栏的话·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创新时代马鞍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努力把马鞍山打造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全市上下锚定新坐标,砥砺奋进,担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鼙鼓动地。本报今起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质量发展在基层”专栏,本报记者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乡村社区,聚焦“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展现转型升级的新气象新作为,记录高质量发展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挺)昨日上午,马鞍山市2019年“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要素对接会在南湖宾馆举行。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第十工作...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