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新三馆位于印山西路与太白大道交叉口东南角,由科技馆、青少年馆及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部分组成,与马鞍山万达广场仅一路之隔。从4月1日起,马鞍山万达广场地下停车场正式实行收费,大量车辆涌向新三馆免费停车场内,造成该馆免费停车位“一位难求”。遇上节假日,新三馆停车场更是被堵得水泄不通,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大压力,不少市民致电本报热线反映这一情况。
新三馆停车场停满车辆
万达广场停车场仍有空位
4月22日下午1点多钟,记者首先来到马鞍山万达广场地下停车场一探究竟。在靠近太白大道附近的一处地下停车场入口附近竖立着一块字体醒目的“停车收费”警示牌,记者随后驾车驶入万达广场地下停车场内,发现入口道闸栏杆处于关闭状态,当车辆靠近时,道闸栏杆自动抬起放行。在地下停车场一层,记者看到现场车辆停放有序,现场有多个空车位。停留10分钟后,因停车未满1个小时,当记者驾车驶出地下停车场时,出口处道闸栏杆自动抬起放行。
记者驱车紧接着来到位于印山西路与太白大道交叉口东南角的新三馆进行调查走访,因采访正值星期一下午,在新三馆内很少见到有来此参观或学习的市民,不过新三馆地面停车场划设的停车位上已经停满了车辆,因为没有车位可停,不少车主索性将车直接停放在新三馆内部道路上。记者注意到,这些停放在内部道路上的车辆主要集中在新三馆西侧和南侧,尤其以新三馆南门附近最为集中。在新三馆西侧道路上,记者数了一下,停放在此的车辆有38辆。而在新三馆南侧通道上,停放的车辆有26辆。
4月1日后,新三馆停车压力增加
据新三馆物业管理处的一位保安介绍,新三馆南门与万达广场仅仅只有钟山路一路之隔,在4月1日万达广场停车场正式实行收费之前,他们新三馆除周末外,几乎没有出现过停车位“一位难求”的情况。自从4月1日以后,大量车辆涌向新三馆,遇上双休日,新三馆停车场内更是被堵得水泄不通。“这些大量涌入的车辆基本都是万达广场的员工、商户、消费者以及万达中央华城小区的业主所有,在4月1日之前都是停在万达广场地下停车场内的。”该保安告诉记者,新三馆共有地面和地下停车位310多个,一直免费向社会开放,虽然新三馆内汇集了不少教学辅导机构,但停车并没有压力。自从4月1日以后大量车辆涌向新三馆,该馆停车压力骤然增加。
据该保安介绍,新三馆南门紧邻万达广场,为了步行方便,这些车主索性将靠近南门的新三馆东侧和西侧停车位占满,不少没有占到车位的车主直接将车停放在通道上,不仅给他们日常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同时也给新三馆消防安全带来隐患。为了积极应对这些车辆,新三馆物业本月特意增添了6名保安来疏导交通。因物业公司没有执行权,目前他们也只能通过增加人手对停放的车辆进行疏导。
为了省下停车费,消费者舍近求远
对此,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车主,据了解,来此停车的主要原因就是新三馆停车位目前免费,为了能省下停车费,他们也只好将车停在这里了。
据一位车主介绍,她在万达广场步行街经营了一家餐饮店,之前她的车一直停在万达广场地下停车场内,自从4月1日实行停车收费后,她就把车改停在钟山路边,不过在这期间,她的车辆被交警抄牌了两次。后来在其他商户介绍下,她才把车停到了新三馆停车场内。“我也不想把车停在这里,万达广场地下停车场对入驻的商户没有任何停车优惠政策,停一天就要交20元,一个月下来就要600元,费用不小。”这位车主说,把车停到新三馆停车场内,一个月也能省下好几百元的停车费。”这位车主表示,她们商户把车停在新三馆停车场内也是无奈之举。
另一位车主告诉记者,他和朋友是来万达广场看电影的,自从万达广场4月1日起实行停车收费后,他就把车停放在这里了。根据万达广场停车规定,车主进停车场只能免费停放1个小时,超过1小时后开始每小时收费2元,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算,20元封顶。按照看电影和逛街一般需要花3个多小时来计算,他在万达广场停车场停车就需要支付6元停车费,因此他将车停放在新三馆停车场内。
新三馆下一步可能实行停车收费
面对大量涌入的车辆,新三馆该如何应对和管理?当天下午,记者带着疑问采访负责管理运营新三馆的江东控股集团下属的马鞍山市睿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据该部负责人介绍,自从万达广场实行停车收费以来,造成大量车辆涌向新三馆停车场,停车压力增加,这给他们日常管理带来不便。因新三馆属于社会公益机构,新三馆停车场也是一直免费向社会开放。为了积极应对停车难问题,缓解这一矛盾,新三馆除了加强日常管理外,他们下一步也打算实行停车收费管理,以此来缓解这一停车问题。“新三馆实行停车收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停车收费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想通过停车收费,真正方便和满足来此参观和学习的市民停放车辆。”
文图/记者 高文亮
新闻推荐
马鞍山第一家有声图书馆开馆 用手机“扫一扫”就可免费收听海量图书
本报消息记者谈恒成通讯员夏睿报道“用手机‘扫一扫’想要听的书籍二维码,就可以免费收听。”4月20日上午,马鞍山第一家有...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