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7时,在育才路菜场北门,刚从里面买菜出来的李东生大爷连声说:“没想到,这里的‘红色摊位’真是了不起,听说我是低保户,一下子给我让了十几元钱。”
李大爷口中所说的湖西社区育才路菜场“红色摊位”是马鞍山市第一个菜场微型党建品牌。菜场负责人周彩云告诉记者,目前,育才路菜场已拥有6个“红色摊位”,分布在蔬菜、家禽、鲜肉、水产、豆制品和禽蛋6个区域。从去年底正式挂牌以来,先后惠及居民1000多人次,实惠让辖区困难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红色菜篮”把爱送到家
当天上午8时左右,育才路菜场里就出现了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身影:湖西社区的一名女性工作人员拎着一个“红色菜篮”穿梭于各个“红色摊位”之间,采购好各种菜品后,便径直朝湖西二村走去。记者跟着她来到二村12栋106室,户主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这位空巢老人叫郑水英,由于身体不好,只能待在家中,连出门买菜都成了问题。不过,今年以来,郑奶奶不必为买菜发愁了,每天一大早,湖西社区工作人员就给她买来新鲜蔬菜。从社区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蔬菜的郑水英十分激动,连声表示感谢。老太太告诉记者,“‘红色摊位’的菜不仅新鲜,而且只是象征性地收费,现在吃他们的菜对胃口了,再也不想换了。”临走时,社区工作人员还不忘问一句:“奶奶,明天是吃青菜和鱼还是吃藕和鸡腿啊?”
排骨卖出“萝卜价”
上午8时50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来到了鲜肉类“红色摊位”旁买两斤排骨。摊主慕远军操刀切开两根仔排往电子称上一扔,还没等电子称上显示数字,他便迅速将排骨装好送到老奶奶面前说10元。老奶奶顿时愣在那里,半天没说出话来。慕远军可能知道老奶奶在想什么,立即说现在菜价下跌了,排骨就是这个价。但老奶奶还是半信半疑,对慕远军说,你是不是称错了,再称一下吧。可慕远军还是将排骨塞到老奶奶的菜篮里。
等老奶奶走后,慕远军说,这个老奶奶经常来他的摊位买菜,他们是见面熟,老奶奶家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平时很少买荤菜。听说前段时间老伴生病了,住院花了不少钱,之后就再也没有来过他的摊位买菜了。旁边摊主搭话说,慕远军献爱心不是头一回了,除了给困难居民让价外,还经常去敬老院捐款捐物。
“红色摊位”买一送二
张万欣经营着该菜场的蔬菜“红色摊位”,别看他今年还不到50岁,可他在这个菜场摆摊已有20多年了。去年年底,当得知菜场要创建“红色摊位”时,他迅速报了名。在他的摊位前,记者看到一个十分奇怪的事情:他每天将蔬菜放在摊位上后,还要单独整理出几份蔬菜摆放着,这又是干啥用的呢?过了一会儿,一位残疾人坐着轮椅来到他的摊位前买了2斤黄瓜,张万欣将称好的黄瓜装进塑料袋里,又拿出一份西红柿和一份小青菜分别装好。这位残疾人很纳闷,心想我没说要买西红柿和小青菜啊?“放心吧,后面这两份是我送你的,是免费的,你没看到我这是红色摊位吗?” 张万欣用手一指货架上方的牌子,笑着对这位残疾顾客说道。
湖西社区党委书记李红介绍说,湖西社区由雨山二村、雨山五村和雨山七村组成,居民4916户,常住人口10296人,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社区,居住在这个社区的弱势群体居多。社区党委始终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通过进一步整合共建单位资源,做好为民服务工作。对社区里那些生活困难的群体,始终坚持“不让一个人掉队”,对每个困难家庭的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并经常派人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社区党委在倾听居民意见时了解到,买菜是部分特殊居民的难事,许多空巢、高龄老人和一些残疾居民,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他们为买菜的事发愁。为了给这部分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社区党委与育才路市场经营户、志愿者们一起,筹建了这个“红色摊位”惠民项目,牵头的就是育才路市场党支部书记方春花,他们决定为这些特殊居民买菜,并免费送菜上门。
今年以来,湖西社区鼓励党员经营户亮明身份,推出卖家“放心菜”承诺、免费为社区困难居民送菜上门等10余项活动。截至目前,育才路菜场6个“红色摊位”挂牌经营户为社区困难群众送菜上门60余次。
记者 张顺林 通讯员 朱佩雯
新闻推荐
马钢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9号高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本报消息记者谈恒成报道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名单日前正式公布,此次入选的100个项目中,马钢榜上有名。此次马钢成...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