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区起步于农村,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85%。近年来,该区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由点到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初步形成城乡面貌美观、日常管理有序、城镇品位提升、居民素质提高的良好局面。
突出“三个引领”。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五大振兴”,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完善城乡空间布局,推动乡村“多规合一”。聚焦“千万工程”, 区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行资金,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13个美丽乡村和2个政府驻地建成区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二是坚持示范引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创建风貌优美、民风淳朴的特色精品村3个,风景线2条,示范村11个,加强梯度培育,由点到线、由线向面、由村向镇拓展,实现30个中心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把一个个“盆景”连成一片片“风景”。三是坚持责任引领。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压实责任,定期开展调度和督查通报,着力促进上下协调联动,形成区抓总、镇负责、村落实的工作机制。突出农民主体,全面动员、全程参与、全员参战,激发农民动手建设美丽家园的自觉性、主动性。
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
实施“四大行动”。一是实施河道清杂清障专项行动。对全区7条主要河流全面开展“四清”工作,完成60公里河道两侧护坡、河道内污染物清杂清障,努力营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水生态环境。二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专项行动。科学排定三年“四好农村路”建设计划,2018年已建成18条28.88公里;2019年计划建设42条45.12公里;2020年计划建设53条路约60公里。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绿化提升工程,完成新、老314省道及澄釜路以及17条农村道路100公里绿化提升。加强农村供水保障,完成3万农村人口饮用水末端管网提升改造,实现城乡供水全覆盖。启动实施3镇350个台区农排线路改造,打通农排用电“最后一公里”。三是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专项行动。坚决打赢农村“三大革命”,37个行政村垃圾污水厕所治理市场化服务全覆盖;建成污水处理基站49座,建成污水主管网97.4公里、支管网219.8公里;改造厕所6508户,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四是实施村容村貌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农村建房管控,加快出台简便易行的城乡建设综合性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危房改造、农民建房审批,切实加强批后监管。加大农村废旧广告牌整治,推动拆改结合、拆用结合、拆美结合。
打出农村生态组合拳
聚力“三个重点”。一是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大力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全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巩固围网拆除成果,全面完成419艘渔民住家船拆解,加快石臼湖自然保护区建设,修复自然生态。二是建设洁净的美丽家园。实施林业“三增”行动,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5%。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农膜回收、化肥减量、农药监管,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36%以上。积极推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三是大力倡导乡风文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引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具体要求,大力实施乡风文明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完成横阳山、澄心2893座公益性公墓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强化宣传教育、实践养成和制度约束,引导农村形成时代新风。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中锋)5月28日,由马鞍山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孟祥先等15名被告人涉黑案,一审在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