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已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二,今年一季度又新签18个大单——
稳增长 见行动
亮点实招
□本报记者 吴璟
近日,汉能光伏产业集团副总裁王利民在飞机上做了个决定:把300兆瓦薄膜太阳能幕墙制造基地放在眉山,项目投资26亿元。
是什么让王利民在飞机上做出这样的决定?
事情要从去年6月说起。
去年6月,眉山市政府驻成都经合局得知一个消息——汉能集团拟投资新建一个制造基地,选址未定。
消息很快传回眉山。眉山的一名市长助理带队,主动上门与汉能集团相关负责人接洽。虽说对方并没表态,但也没一口拒绝。一个月后,眉山又派出一名市委常委带队,再次走进四川汉能光伏有限公司。这次,眉山不仅带着甘眉工业园区“留州电量”的特惠,还再次向对方表示出极大的诚意,似乎希望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就在此时,一个消息让眉山的领导们急了:“汉能传来消息说,准备选另一个地方建基地,放弃眉山。”虽然眉山方面还想继续接触,但对方却委婉拒绝。
按常理,这个一波三折的招商项目算是失败了,但眉山仍不甘心。在今年初的天府新区招商引资推介会上,眉山市委书记和市长专门约见了汉能的负责人。
王利民如约而至,会见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经过再次接触,汉能不但没有放弃眉山,还将考虑在眉山建厂。
今年3月,全国两会结束后,眉山市长再次带队到汉能总部拜访,并再次邀请对方赴眉山、甘孜两地实地考察。王利民应邀来川。
“一把手”带头,四次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让王利民在从甘孜返回成都的飞机上下定决心,确定将项目落户眉山。4月下旬,汉能集团与眉山市、甘孜州正式签约。如今,项目已开工。
“汉能项目”仅仅是眉山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
在眉山,招商引资被视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实行党委、政府领导“一岗双责制”,明确提出各区县县委书记、区县长至少要用50%的精力抓招商,分管领导至少要用80%的精力抓招商;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外台侨办、市工商联等主要领导要用80%的精力来抓招商,分管领导要用100%的精力来抓招商。每周都要统计考核主要领导“走出去”对接招商引资项目的次数和个数,实行每月通报。
在拓宽渠道方面,眉山还创新开展了“季度招商活动”,创新“1+6”小分队招商,即市上成立1支招商小分队,由市长带队,相关领导、市投促局主要负责人和项目涉及的相关区县长参加;6个区县各成立1支小分队,分层级、有重点地开展招商活动。为了走出去抢抓机遇,眉山还创新了“三走一请”招商,即走出去招商、走下去回访督查、走上去对接信息,请进来投资考察。
市场是最好的答卷:今年一季度,眉山新签约项目共18个、签约合同金额达88.78亿元,国内省外到位资金实现“开门红”。
当局者说
□眉山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邓川:
重视招商引资,在眉山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考核指标,抓得紧、落得实的工作举措。比如,实行综合考核,加重签约项目“三率”在考核中的权重,每周都要统计主要领导“走出去”对接招商项目的次数和个数,实行每月督查,季度通报,年度考核,严格逗硬奖惩。考核指标是“指挥棒”,“一把手”带头,层层考核、月月通报,让大家随时都紧绷了招商引资这根弦。汗水不会白流,市场和企业给出的积极反馈,就是对眉山招商引资工作最好的回答。
新闻推荐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出“变”招 “不给题目”考大气污染防治台下功
□本报记者刘佳刘宇男5月19日上午举行的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从方式方法到形式内容上,较之前开展的两次专题询问都有明显变化。最明显的变化是被询问者事先不知具体题目。变化:没有具体题目,特增自...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