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彧希
中西部门户机场、国内第五大铁路枢纽、国家区域性高速公路枢纽……刚刚过去的2015年12月28日,成都用一连串关键词,勾勒出“十三五”建设国际内陆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的轮廓。
这个寒冬,成都、乐山、自贡、泸州等13个市同时开工74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4269亿元。
这既是“十二五”的高潮回响,也是“十三五”的激昂序曲。未来五年,四川将进入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决战决胜阶段,形成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区域经济格局将是“两个跨越”的重要支撑。
在这张宏伟蓝图中,作为“一号工程”的重大项目建设无疑是把握未来五年发展脉动的关键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梳理各地重大项目布局,可以透析出各地经济的发展走向。
放眼各市州,如何绘就这一张布局图?
基础设施
构建“骨架”填充“血肉”
在740个集中开工项目中,省级重点项目——川南城际铁路颇为引人瞩目。五年后,川南四市将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川南与成都、重庆将形成一小时经济圈。
细数各地的“十三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深入解读,“成网”“成圈”“成枢纽”则是这些项目共同的标签。
主动靠近成都,德阳着力推进成德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成都至德阳的城市干道北延线和地铁北延线,建成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东段和北段,改造成绵高速;
泸州立志建设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将构建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及部分国省道、高等级航道和机场为主骨架的“两纵两横两联”运输通道总体格局。
自贡将突出公路、铁路、水路、通用机场等对外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成自高铁、川南城际铁路、自泸大件公路建设,提升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的能力。
成都将推动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打造国际性区域航空枢纽;构建至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八小时快铁交通圈,建设国际性区域铁路枢纽;构建覆盖全域、畅接全省、辐射中西部、通达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建设国家区域性高速公路枢纽。
广安则提出,加快城市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做好BRT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并适时启动建设。内江将分步实施“城市变景区”项目,在川南率先建设城市社区便捷“一刻钟”生活服务圈。“绿色”,成为很多城市梦想中的关键词。刚刚闭幕的宜宾市委全委会,通过《关于加快建设绿色宜宾的决定》,从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绿色服务业、绿色交通等十个方面全面布局。
产业发展
“高端”“新兴”成热词
740个集中开工项目中,重大产业项目有299个,它们将成为未来几年全省稳投资、稳增长的重点,也戳中各地产业发展的“兴奋点”。各地规划中,“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成热词,“高端产业”“成长型产业”“新兴产业”频频出现。
德阳将以高端产业“331”战略为引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高端产业集群。
成都瞄准中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着力强链和补链,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高技术产业,形成产业倍增升级的中坚力量。而节能环保、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则将形成产业倍增升级的新兴力量。
泸州将建设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优化白酒产业集聚发展和空间布局,发展原料种植、固态酿造、生产加工、研发体验、质量检测、电子商务、会展交易、旅游文化等产业。
先进制造业,被各地赋予“强筋骨”的使命,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则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和支撑。
自贡将一方面引导土地向涉农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集中,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接机制。“互联网+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眉山“十三五”的重头戏。眉山将发展分享经济和大数据产业,培育壮大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并将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商贸和物流为两翼,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康养服务、科教服务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新闻推荐
眉山率先在全省挂牌成立党务政务中心□本报记者刘文藻/文田为/图2015年12月31日,眉山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党务政务中心,16个党群部门正式进驻市政务中心并设立窗口。政务中心更名后,将从服务内涵上...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