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恩精工的改革经验备受关注。
青神县妇联持续7年在该县农村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实施“一个鸡蛋”营养项目。2017年,该营养项目新增学校5所。
2017年双“十一”期间,青神网络销售再创新高,零售额8500万元,同比增长105%。
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发展的汉阳镇新路村马克斗杂柑专业合作社冻库项目,吸纳了当地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冻库、合作社打工。
把党课送到项目一线,让“党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青神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在全省交流。
2017年7月20日,青神县党务政务服务中心,该县首张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营业执照诞生。
青神县妇联获评“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
2017年3月8日,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召开,青神县妇联被授予“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此次受全国表彰的四川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妇联组织。
2017年,青神县妇联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履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性别平等基本职能,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思路,工作亮点纷呈。其中,对上争取脱贫攻坚专项资金近200万元用于支持产业脱贫、教育脱贫和技能培训脱贫;投入100万元建立省级竹编妇女居家就业基地,并组建了10支“巾帼绿化志愿者”队伍,打造绿色阳台庭院100余户。
此外,还积极救助贫困母亲、“两癌”患病妇女,推动“关爱女性保险”工作;举办“好女人、好家庭、好世界”和“幸福使者母亲课堂”专题讲座,积极促进家庭和谐;积极与法院、派出做和村(社区)协调配合,有效化解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矛盾。
“卖出去”比“买进来”多了1.9亿元
2017年9月,在西部电子商务高峰论坛上,青神县被评为“2017四川走出去开放前沿区”,是唯一一个受表彰的县级单位。
作为四川省第二批入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青神县不仅是全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四川省电子商务集聚区”“四川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四川省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县”4个称号的区县,也是四川省首个电商交易顺差县。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该县电商交易额中,“买进来”2.6亿元,“卖出去”却达到了4.5亿元,顺差1.9亿元。
目前,青神县共有网店和微店2500余家,电商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平均每60个人就有一个人在做电商。而为了打造县域电商“2.0”版,2017年11月20日,该县还出台了《青神县“扶持跟着项目走”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实施细则》,明确了在域内开网店和做网商,将获得0.5—20万元的奖励,是全省首个出台该标准的县。
“互联网+”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2017年4月5日,青神县党务政务服务中心新址启动运行。
2017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省、市“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青神县党务政务服务中心以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巩固改革成果,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在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该县以服务便民利民、办事依法依规、信息公开透明为原则,依托四川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强化事项梳理、规范办件流程、升级服务网站。目前,该县已完成标准化党务政务服务大厅、自助终端设备、政务服务网站、政务服务APP、政务服务公众号五位一体的政务服务智慧平台,青神政务服务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青神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是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行权运行、效能监察、信息公开等于一体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通过系统平台,群众(企业)办事实行网上预约、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办结、网上查询、网上取件,“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目前,青神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可实现部分服务事项全网办结,该县将力争到2020年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群众(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
“雪亮工程”照亮平安青神
2017年9月25日至26日,四川省“雪亮工程”建设推进会召开,青神县在会上作经验交流。
青神县于2017年2月启动雪亮工程建设,仅用90余天的时间,以“零投诉、零赔付、零事故、零违纪”建成覆盖全县城乡,集1个县、7个乡镇、85个村(社区)三级监控平台为主体、共425个监控点位的农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实现农村全覆盖,是全省实施全覆盖的4个市县之一。
建好“雪亮工程”,“照亮”平安青神。2017年,该县还完成了“110”指挥中心和派出所视频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健全“红袖标”运行机制,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建成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并于同年9月获得了“2013―2016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
集约节约用地受国务院表扬
2017年4月24日,青神县作为全国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较好、闲置土地较少的县(市、区)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获得1000亩土地奖励指标,是眉山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全省也仅有5个县(市)获此殊荣。
近年来,青神县坚持“强保护、重节约”的原则,将国土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了一条符合青神实际的国土资源管理集约节约之路。
科学规划,提高用地效率。坚持“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积极倡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不断优化用地结构。
多措并举,深挖土地潜力。一方面,进一步摸清存量,拟定切实可行的用地方案,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盘活低效用地,狠抓疑似闲置土地清理处置。积极引导低效用地企业开发利用,实行存量土地储备制度,制定政策予以有偿收回,以储备来调剂土地供给,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涉嫌闲置土地的核查力度,防止产生新的闲置。此外,该县还严格落实土地供后监管制度,重点对已供应土地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以及开、竣工时间等进行监管,对土地利用违法违规违约行为开展动态巡查,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创新棚改政策和融资模式
2017年10月13日,总投资7.28亿元的“青神县海绵城市建设防洪排涝工程PPP项目社会资本采购”项目在眉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青神县分中心圆满完成招标采购程序,成为该县成功采购的第一个PPP项目。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2017年以来,该县不断创新融资模式,积极运用PPP模式集中推进青神岷东大道、滨江新区、斑布产业园、彩虹医药产业园等122个重大基础设施类、产业类项目建设,投资总额达143亿元。
同时,青神县还积极创新实行棚改货币化安置。2017年,该县坚持成片改造、分片推进、货币安置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中心城区盐关社区、红桥社区棚户区改造项目,项目涉及的1000户棚户区居民全部实行货币化安置,安置金额近7亿元。
“1+X”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017年5月24日上午,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推进会召开。作为全省4个发言的区市县之一,青神县以《“1+X”强辐射城乡互动促公平》为题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为了实现城乡教师互动、资源共享、一体发展,青神县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细则》。与省、市文件规定相比,青神县扩大了应参加交流轮岗教师的范围。同时,该县通过创新实行“1+X”模式,丰富交流轮岗内涵:实行以师资强的学校为“1”,教师交流补短板;以城区优质学校为“1”,托管校点成一体;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1”,引领辐射全覆盖;以信息平台优质资源为“1”,线上互动促共享。
抓管理激励,提高交流轮岗质量。制定《青神县轮岗教师考核办法》,工作关系转入接收学校,年度师德考核、专技考核由接收学校考核,奖励性绩效工资和教育质量绩效奖由接收学校考核发放,同等享受农村教师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
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
2017年11月2日,全市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召开,青神县是全市唯一一个在会上作交流发言的区县。
“干部跟着项目走、人才跟着项目走、党建跟着项目走。”2017年以来,青神县委坚持把抓党建与谋发展统筹谋划、高度契合,探索构建统筹融合的“党建+”工作格局,让党建资源转化为驱动县域发展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协调推进、互动融合、共享共赢的良好开局。
为宣讲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该县专门组建了上下结合、主题突出的县委宣讲团。一是组建了由县委书记担任团长,县“四大班子”所有副县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成员的县级宣讲组。各宣讲成员分别到所分管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所联系的乡镇、村社、结对户中开展宣讲。二是组建了9个主题宣讲分团,分别围绕党的建设、社会民生、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从严治党、依法治县、工业创新、乡村振兴、基层建设9大主题,结合全县工作实际开展宣讲。
购置竹加工机械装备有补贴
2017年7月5日,青神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青神县竹编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根据《办法》,青神县创新实行竹加工机械化装备补贴政策。
具体的补贴方式为,对购置竹工机具、相关机具配套技术软件,并已正常投入生产的,购置总额在100万元以下的按购置总额的50%给予补助,购置总额在100—300万元的按购置总额的45%给予补助,购置总额在300万元以上的按购置总额的40%给予补助,单个竹产业企业最高补助不超出200万元;对竹产业企业信用贷款用于扩大生产、购置竹机具、研发竹机具的,按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第一年全额利息补助,单个竹产业企业每年利息补助总额不超过20万元。
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青神县紧紧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突出改革创新,确保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其中,工业供给侧改革、产业融合激活农民增收、德恩精工赢下美国“双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分别被人民日报、中新社、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股权量化”模式“配型”***
按照“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项目、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青神县创新扶贫方式,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并投入9500万元扎实推进22个扶贫专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7年,该县进入全省高收入组进行考核,预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2%。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配型”***,青神县积极探索创新股权量化扶贫模式,将经营者和投入者收入捆绑,形成“劳务收益+保底分红+持续受益”的扶贫模式,让参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能最大限度地分享经营利润,保障其长期稳定的收益。截至目前,该县共投入228万元在4个乡镇实施股权量化收益分红项目,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成功转为股东和专合社长期务工人员,全县251户53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每人年增收3000多元,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业160余人。
在变“输血”为“造血”的脱贫攻坚举措中,青神县还整合资金1.1亿元,建成椪柑环线30公里、白茶环线15公里、种养环线20公里、粮经环线50公里,带动3520名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达230人。
新闻推荐
陈云华展示青神竹编技艺。(资料图片)2012年6月13日,本报以《陈云华:竹编大师的传奇之路》为题,报道青神县竹编艺术大师陈云华的故事。青神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给竹的生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作...
青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