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隆安讯 (记者/曾永联通讯员/马生成李立辉)11月6日,隆安县委书记容康社来到雁江镇古佳村,挨家挨户走访群众,和村民们一起座谈讨论、宣讲农村政策,一起挖排水沟、清理村巷。村民许华军高兴地对记者说:“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啦。”这是该县实行干部下乡“三三制”,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带来变化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共有32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到1.6万多农户家中开展秋冬季助农增收大行动。
今年春以来,隆安县针对机关工作中存在纸上谈兵、遥控指挥的一些不良作风,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认为,要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就得用制度来保障。于是,该县制定了干部下乡“三三制”:即保证党政机关常年有1/3以上干部工作在农村,定期轮换;保证县级领导干部一年有1/3以上时间下基层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县级领导对分包乡镇,在普遍走访基础上,保证每年抓好1/3以上的优、差典型,使差村转化,好村升级。这个制度定下后,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马上带领机关党员干部进驻村屯,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调查研究,为群众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温暖,就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干部下乡“三三制”,为农民群众送来缕缕温情。丁当镇陇何屯地处偏僻山区,长期以来村民饮水主要依靠村头一口露天老水井。一年里老井能正常用水只有6个月。由于老井井深、出水量少,村民只能以古老的摇水方式把水摇上来再走1公里多的路挑回家。遇到天旱,每年有6个月严重缺水,这期间,村民只能头顶矿灯,腰拴棕绳,背着水壶,艰难钻入40多米深的井底取水。县民族局干部下到该村后,积极争取区、市有关部门下拨1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于该屯人畜饮水项目建设,并动员村民自筹资金2万多元,积极投工投劳建设。经过4个月建设,该屯终于建成一个抽水泵房和一个容量60立方米的高位水池,并安装自来水管道,把水引到每家每户。屏山乡雅梨村上力屯的屯路全长3.5公里,狭窄不平,坑坑洼洼,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县、乡干部下到该村“三同”后,立即动员群众捐款捐物、投工投劳,协调县扶贫办、水利局、农业局等部门筹集资金,争取到区卫生厅的定点帮扶,共筹资30万元硬化屯路,目前路面硬化工程已建设完工。
1月至11月初,全县下村干部共为群众办实事和好事2.8万件,组织群众修建村屯公路116公里,修建民房380间,为农民协调和筹措种养资金6200万元,请360多名技术人员下乡传授科学种养新技术,引进名特优种养新品种23个。
新闻推荐
隆安县那桐镇去年种植蜜本南瓜获大利,今年又大种特种,从去年的2万亩扩大到今年近4万亩,目前,南瓜种植已接近尾声。这是该镇下邓村一家人在旱地里种植蜜本南瓜。本报记者赵品贤/摄...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