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悦
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无数的英雄曾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
这里更是全国双拥模范城,绵延着军民鱼水之情的光荣传统。“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一直以来,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双拥故事在绵州大地不断演绎,从城镇、农村到军营,一曲曲悦耳乐章徐徐奏响,和谐的军民团结曲激昂动听。
军爱民意如山重 第二故乡献真情
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亲人子弟兵;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奉献壮举。
火灾中、洪灾前,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人们都能看见驻军官兵的身影。2013年7月9日,受特大暴雨影响,绵阳市部分县乡暴发洪灾,情况万分危急。是驻绵部队官兵立即奔赴灾区,搜救群众、防洪抢险、清除淤泥、抢通道路……连续奋战7个昼夜,抢救被困人员3000余人,运送救灾物资1500余箱,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剑胆琴心,侠骨柔情。在绵阳人民心中,驻军官兵不仅是平安卫士,还是文明使者。在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中他们倾注真情、播撒爱心。2012年以来,全市团以上驻绵部队共投入扶贫帮困资金1200余万元,帮扶了46个村、13个社区。投入近110万元,资助地方292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一人栽下一棵树,绵阳再添一片绿。为参与构建绿色、生态绵阳,每年植树节,驻绵部队千余名官兵都会积极投入到义务植树活动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绿色希望。如今,几千棵树苗已蔚然成林,成为了城市的“绿肺”。
还有海军528舰(绵阳舰)常年资助安县、北川的困难学生,63820部队无偿为驻地群众供水,帮助群众抢收小麦……这些温暖的故事就在身边发生,部队官兵秉承“驻防一地、造福一方”的宗旨,用朴实的行动,把爱洒在了深爱的第二故乡。
民拥军情似海深 总把军人当亲人
地方的支援,是部队的坚强后盾。在绵阳,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群众,从文艺工作者到工人、农民,“关爱部队官兵”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绵阳非遗“绝活”惊艳蓉城成都国际非遗节举行绵阳主题日文艺演出
本报成都专电(特派记者彭雪文/图)昨(13)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绵阳主题日文艺演出在非遗博览园主题日舞台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学民观看演出并到绵阳馆与非遗传承人交流,...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