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成贵(涪城)
山道弯弯,留下了曾经是民办教师的我,在偏僻的山村小学耕耘的足迹;岁月悠悠,抹不去我对担任民办教师工作的那段难忘岁月的回忆。
1984年秋,高中毕业的我被聘为村小代民办教师。从小对老师的尊敬,对教师职业的向往,使我那时沉浸在兴奋与喜悦之中。虽然每月只有国家补助13元5角,再加上期末才能兑现的30元,每月工资不足50元,但我仍以火一样的热情,全身心投入教学。低矮破旧、昏暗潮湿的教室里,萦绕着我带领村里的小弟弟小妹妹朗朗诵读声;深夜的灯光下,留下我备课改作业刻蜡纸的身影;农家院落里,有着我家访的脚印……
教师这一行,我是个半路出家的“土八路”,因此我倍加努力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同时,我努力学习,虚心向同事求教,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取得的成绩也让大家刮目相看。
成为公办教师,是所有民办教师的梦想,为实现这个梦想,我也期盼着、追求着并为之奋斗。然而,中等师范学校“民师班”招生,我没有资格,因为那是招收1981年8月之前从教的民办教师。而“民转公”,我更不属此列。但我暗暗准备,一直努力,钻教学、学业务、提高教学水平。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6年秋,当了12年民办教师的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县师范学校“民师班”,实现了梦想。
回想过去的“民师”岁月,我深深感到:民办教师支撑起了农村教育发展的一片蓝天。艰苦的工作条件、繁重的教学任务、微薄的报酬,他们默默无闻、充满希望地走过来了;今天,成为公办教师的他们大多两鬓斑白,仍然勤勤恳恳地战斗在边远偏僻的农村小学第一线,奉献着、燃烧着……
我庆幸,自己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子弟,要对家长负责,让家长放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的成长尽心尽力。
新闻推荐
先行先试全面创新改革 发动加快发展“新引擎”——解读《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实现加快发展的决定》
□本报记者袁媛中央把绵阳纳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地区。为抓住和用好这一机遇,11日,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绵阳市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实现加快发展的决定》(...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