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绵阳新闻 > 正文

奠“慈慧”根基 育“慈慧”英才——记游仙区慈济实验学校办学特色

来源:绵阳日报 2012-12-11 04:00   https://www.yybnet.net/

又见菜花黄,又闻老龙吟,又忆游仙观……涅槃重生,凤翔九天。校雕“慈慧”二字,令人咏叹,使人抒展。“慈”行天下,“慧”奠人生。在追求教育理想、践行教育改革、实现教育诉求的征途上,作为游仙区慈济实验学校灵魂与精髓的慈慧文化,已深深地侵润着师生的心田,内化为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行动,成为了学校的核心发展力。

学校是树,文化是根。在追求多元和创造的21世纪,学校发展的根基是文化的引力和张力。为什么一个生源较差的乡镇学校,办学规模在短短的四年翻了四番,激增至2300余人?为什么一个师资薄弱的农村初中,质量连年攀升,中考捷报频传?正如市区领导所说,短短几年,游中就实现了从“质量游中”、“特色游中”、到“品质游中”的构建。感悟“游中速度”,追问成功归因,我们以为,学校慈慧文化所产生的强大向心力和凝集力,带给师生的是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带给学校的是量的积聚和质的飞跃。

建慈慧校园,育慈慧英才

“她的典雅、质朴与大气,让我流连;她的平等、博爱与包容,让我温暖;她的深厚、智慧与灵动,让我成长。在这环境幽静、人文和谐的校园里,走出了一个个慈慧的我!”这是一位毕业生对母校的真情留恋,更是一颗对台湾慈济的感恩之心。

2008年5月,大灾摧毁了校园。百日之后,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慷慨捐献大慈、精心善用大慧,又身教言传,身体力行,慈慧双奉,物质重建与精神重建并举。基建上马,人文同进。顶烈日悬高空起高楼,感天动地。现身说绘声色讲慈善,师生泪横。慈济人更爱游中人的赤诚,在4300万捐建校园之后,又增捐千余万元设备。华美校园,完美至臻。

爱洒游中,慈满游仙,惠及师生。没有天下大慈大慧,游仙慈济实验学校的重建难入至美佳境。校园独具西川风采,省发改委列为典范;塑胶运动场、微机室、图书馆、科技制作展馆、美术习作厅、书法作品展厅建设、青少年射击训练场、跆拳道训练馆等一流的现代办学设备,令同行惊叹;教师休息室、教学准备室、文化亭台、一草一木处处彰显了对“慈慧”的崇尚和追求。

物质文化作为一种载体文化,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成员的观念和行为。而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团队精神以及组织成员的价值观等精神文化的建设更是学校文化的时代诉求。

看天下教育,异彩纷呈,基础教育何去何从?众说纷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大师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家语:要培养有爱心的人。老百姓说:要把人教精灵,教聪明。为此,我们切悟到:慈慧教育就是培养全人教育。

“慈”本指父母的爱,引申为凡爱怜之谓。《左传·隐公三年》“父慈子孝”,又《文公十八年》“宣慈惠和”,孔颖达疏“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据此,我们对“慈”的理解:慈,无疆大爱,是崇高的爱,神圣的爱。那么,从“慈”出发,九年义务教育当努力培养人的爱心,努力打下爱心基础,而且管用一生,而后,向大爱、至爱、圣爱前进。慈或爱,或慈爱,就是德的内涵核心。

“慧”,聪慧,智慧,英慧,颖慧,察慧。从这个认识出发,慈为人品,慧是智能。慈为德,慧为智、体、美。中国古代把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将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德。

由此,游中教育定格在“慈慧”二字上。联系游中涅槃之源,在慈济的大慈大慧,而游中现在、未来都应当培养大慈大慧的初中毕业生,完成国家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任务。于是我们把“慈慧”确定为游仙慈济实验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和顶层。据此打造游中的慈慧校风、教风、学风,延展“慈慧”精神,形成师生共同愿景。这好比一幅心灵地图,指引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教师团队的慈慧精神,打造高绩效的教师团队慈慧文化,以此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精神。

心有灵犀一点通,共有慈慧事巧成。慈济人捐建时,给校园前厅广场右侧矗立了数吨重的巨石,我们把“慈慧”二字做为校雕刻在上面。我们勒石明志,希望百代传承。要求生生敬畏,生生神会,生生践行。

践慈孝文化,强德育实效

学校的德育的无根性和边缘化令学校领导反思和追问:当今,德育教育到底缺什么?理论或是方法?热情或是策略?似乎都不缺。那么,是什么使我们的德育教育陷入了如此复杂的困境?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孔子在《孝经》中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认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身体力行的准则。可见,“慈孝”观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经典。

新时代需要“慈孝”。可以说,“慈孝”是做人之始,具有“慈孝”美德的人,才懂尊老爱幼,才知谦虚谨慎,才能和睦相处,才有良好品行。同时,“慈孝”是“处事”之基,德才兼备是对其素质的基本要求,具有强烈的“慈孝”意识,才知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再次,“慈孝”是“养廉”之道,通过大力弘扬“慈孝”文化,既可塑造学生的“慈孝”心灵,也可培养勤俭廉洁的良好品德,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基于以上认识,在长期的探索中,我们提出了“践行慈孝文化,强化德育实效”的工作思路。开展了“感悟慈孝内涵,开发慈孝课程,践行慈孝文化”等主题活动。

感悟慈孝文化。漫步学校长廊、坐读学校亭台、观赏绿地花草、走进学生食堂,你都能感受到慈孝文化的渗透,都能感悟到证严法师(慈济创始人)智慧的深邃。校内标牌上的话语:“做坏事不能多我一人,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寝室里“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原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等等,其实就是师生的行为准则。开发慈孝课程。我们把慈孝校本课程开发列入慈孝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先后编写了《慈孝文化导读》、《古代慈孝故事》、《身边的慈孝》等教程,并纳入课时,强化师生的慈孝意识,丰富师生的慈孝思想。

践行慈孝文化。与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开展三心“爱心、孝心、善心”。通过“慈孝少年在学校”、“慈孝少年在课堂”、“慈孝少年在家庭”、“慈孝少年在社区”等系列主题,构建了立体培育模式;开展了“我是慈孝儿女”、“我是慈孝学生”、“我是慈孝公民”争创活动和“每周为父母奉一次茶”、“每月做一件敬老实事”等“十个一”活动。

塑慈慧品质,铸智慧课堂

著名教育家怀特海说:“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培育智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智慧教育。所以,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建构生命成长文化,通过文化促进人的智慧成长,实现人的生命发展。

灾后重建,学校的物质资源得到空前优化和丰富。但教师的专业力缺失等因素却障碍了教育的快速发展。这种高位的硬实力与现有的软实力落差较大。要提升学校教育软实力,关键在培养智慧型教师。学习滋长智慧。智慧生长源于阅读。为建设学习型学校,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我校开展了以“三性阅读”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活动。基于解决课堂问题的针对性阅读,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品质;基于完善知识结构的弥补性阅读,精深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基于提升教师思维水平知性阅读,深厚了教师的理论功底。同时,我们由学校全资先后选派名优骨干教师奔赴杜郎口中学、北京101中学、上海建平中学等名校参观考察,拓宽了教师的视野。

实践滋生智慧。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显现出来的、仅靠理论知识学习无法形成的实践素养,它隐含于教学过程中,在教与学的互动中积淀、在实践中发展并促进实践。在长期的探索中,我们提出了“三标四段”教学模式。以“激发学习情感、养成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为主旨,采取“学法指导,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自我探究;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练习巩固,知识延伸”为方式,提高课堂效益。2011年中考,南山、绵中硬上线达22.7%,升国家示范高中上线率53.7%,其中高分段700分以上的19人,实现了低入高出,向党和政府、家长百姓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为了让学生生长智慧,让他们在实践中滋长智慧,我们“以德培智”,学校与台湾慈济人文交流活动中心联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行导智”,开设了 “理科思维训练课”、“实验操作训练课”、“英语口语训练课”等校本课程,通过有实效的载体,以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增长智慧;“以艺益智”,开展“射箭”、“跆拳道”、“剪纸”、“合唱”、“经典诵读”、“传统体育项目”等少年宫活动,以艺体特色内容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创新能力。研究滋养智慧。英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斯腾毫斯认为:“教师即研究者。”“亦教亦研”是智慧型教师的时代特征。通过教育科研,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探究和善于写作的习惯和能力是智慧型教师的时代使然。所以,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作为一种生活,内化为教学智慧,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抓手。近年来,学校践行“实施智慧教育,办智慧型学校”的科研之路,在初一年级开展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初二年级开展了“青春期心理正向效应引导研究”,初三开展了“提高课堂效益研究”等专题研究,力求“以灵巧的发现,睿智的选择,敏锐的行动,培养智慧师生;以精彩的活动,完美的风格,汇聚精美的校园,办智慧型的学校”。截至目前,学校立项省、市、区级课题及小专题研究共20余个,承担了市教科所“减负增效”实验研究项目,连续三年获区教育科研特色奖。

行慈慧管理,创慈慧学校

我国教育家陶行之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这种“灵魂意识”考量着校长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我认为,以“慈慧”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学校管理的理想境界和至上追求。

近年来,学校践行慈慧管理理念,形成了具有游中特色的管理文化。一是树立五种意识。即人本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二是实现六性管理。即管理站位的前瞻性、管理思想的人文性、管理制度的承接性、管理过程的精益性、管理手段的开放性、管理质量的归一性。为创慈慧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实践,四年巨变。质量游中、特色游中、品牌游中的追求正在成为现实,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先后被评为“联合国世卫组织“WHO健康促进学校”、“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科技劳技创新基地学校”、“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员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先进学校”、“绵阳市示范初中校”、“绵阳市平安示范学校”、“绵阳市抗震救灾先进学校”、“绵阳市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绵阳市德育教育特色学校”、 “台湾慈济人文交流活动基地”等。去年九月,中央文明委、教育部、财政部举办的全国乡村少年宫骨干培训会的领导与代表深入学校现场参观。三部委颁发的奖牌,中央领导的评赞,让游仙区基础教育留下了又一个亮点。为绵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实在在作出了贡献!当上级领导离开游仙慈济实验学校又一次回望巨石校雕“慈慧”二字时,领导灿烂的笑脸似有无尽的期许:慈润乡村少年宫,美乐游仙农村娃。

“我将继续践行慈济人的精神,在校园的角落,点一盏灯,再点一盏灯,在前进的路上,生一堆火,再生一堆火。帮我的师生,感慈恩而奋进,彰显生命的意义”。面对学校这几年快速发展和取得地成绩,张鲲校长如是说,我们也深信,游仙慈济实验学校在张鲲校长的带领下,必将成为绵阳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梁颖彪)

新闻推荐

精彩未来不是梦——访绵阳青年旅行社总经理周哲

绵阳是大诗人李白的故里,素来被认为是诗意山水的梦境家园,而对绵阳青年旅行社管理团队而言,更是梦想已开始的地方。作为绵阳一家知名的旅行社,绵阳青年旅行社多年来保持在全市的领先地位,许多创举...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我为家乡做好事2012-12-11 09:32
猜你喜欢:
科学教育生活化2012-12-11 09:32
1970-01-01 08:00
评论:(奠“慈慧”根基 育“慈慧”英才——记游仙区慈济实验学校办学特色)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