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已成为一种主要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从高三学生现状看,审题不准、不新、不深现象突出,问题在于学生不知用怎样的方法去审题立意。何谓新材料作文?简言之,就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规定文体,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任意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构思的作文。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在高考中越来越多。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多样。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材料,只有读懂了材料,才能正确审题立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下审题方法。
一、由表及里法
此法适合于漫画类材料,如12年湖南卷,图片的内容为一双伸出的手,文字是四句话: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表”就是“手”是一个意象,联系提示语“温暖“想象”“创造”“收获”均可成文。“里”就是把“手”看做一份寓意,一种表达,一个思维的触发点、联想拓展点、创意的生长点。这些点与点之间的呼应、组合、重构,就又可能营建更大的思维空间与意义空间:“牵手”是爱恋,“分手”是伤感,“捧手”是呵护,“放手”是飞翔,“动手”是创造。与“手”相关的一切想象,基本上指向明媚的精神气息和感动的心灵世界,都能够成为考生写作的灵感。
二、化大为小法
(07年湖北卷):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该材料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具有时代气息,要思考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价值,母语是个大概念,易泛泛而谈,宜化大为小,从小处着手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或材料来凸现母语的价值,就可获得生动感人的效果,可写自己与母语有关的经历,可写身边的故事,可写学习的过程,可直面语文学习和学校教育的弊端,呼吁语言的回归。
三、由果就因法
如12年天津卷: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材料中老鱼和小鱼的对话,小鱼不知“水是什么东西”,引发我们去探究“不知”的原因,思考如何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如何从身边平凡的生活中体味到丰富的情感,如何从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西方有句名言 “鱼儿对于它始终生活在其中的水却感之不多”。庄子在“涸辙之鲋”的寓言中说“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再如12年江苏卷的新材料作文审题,比较准确的解析:因为“爱”所以“优”,因为“优”深,足见“爱”切。再如12年广东卷等。
四、巧用比较法
(07年全国卷II):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很让他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治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是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两则材料巧用对比,材料一中丛飞使人感动,在于其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材料二中小李和丛飞一样作为施助者都帮助过别人。但唯一不同的是,在施助者有困难时,受助者的表现却迥然不同。受到丛飞帮助的人却未回报丛飞,受到小李帮助的人却慷慨回报。受助者对施助者截然不同的反应,就是审题立意的关键,最佳立意就是综合对比性的两个材料,说明“帮助是互相的,要懂得回报,要有感恩的心”。
五、分析提示语法
(07年宁夏卷):法国化学博士别迪克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出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经装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他获得了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
提供的科学故事,其核心与创造有关,与目前我们提倡的创新精神不谋而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审题时,主要抓住材料中最后两句的提示语,读懂了它就基本审准了题,可从“抢抓机遇”和“执著追求”两个方面入手。可写“机遇造就了成功”、“执著努力造就了成功。”还可写“生活中都有着一种潜在的创造力”或“要让创造力量发挥出来,必须要关注现实生活。”可以描述一次创造的经历,可以叙写关于创造的情怀,可以编写故事等。
六、分析关键词法
如12年四川卷:《手握一滴水》一滴水有阳光的谱系图/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有大陆架和沙漠/有人的生命……/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失去一切。
材料通过 “手”“一滴水”“阳光”“生命”“世界”等有联系意象组合,构成了包含大与小局部与整体、细节与全局等辩证关系。“一滴水”的象征意义在哪里?“这个世界”是什么东西?人生意义在哪里?只有具备了这种辩证思考的能力,才能写出有深度的好作文。明白了这些关键词,那这篇作文的写空间就异常地开放。善良、爱、道德良知、甚至大海……一滴水里看世界……凡是有关“人性的世界”都可以进入学生的写作视野。
笔者今年教高二年级,写这篇文章是要表明这样观点:一是高二年级是学生作文成形阶段,更是提高阶段,很多老师把作文写作重心放到高三去,但高三复习时间紧,各科压力大,师生难以在作文块面花更多功夫,高三作文也就只能是以考代练。二是学生作文审题问题大的原因是没有提供给学生方法,学生无章可寻。本文所举例之的每套的作文都可以有依寻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审题,来证明方法的重要。
总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全面总体把握材料,多角度多方面理解材料。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
(绵阳市第三中学王春英)
新闻推荐
最新消息,东风风神新S30,新H30CROSS将在5月1日“绵阳之春”国际车展中正式亮相(C14展位),据悉,新S30,新H30CROSS经过25项越级改进,外观、内饰、配置、动力、安全性等全面升级。作为东风风神...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