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特大地震过后的第一个春天,我作为“社区主导的灾害管理能力建设”课题组成员,和合作伙伴以及志愿者一行4人颠簸了5个多小时抵达北川贯岭乡,任务是实地查看社区减灾小工程的进展情况并记录存在的问题。
抵达贯岭乡政府时,已近正午,7名村干部在我们吃饭的同时陆续赶到乡政府。随后大家开了个简短的碰头会,确定了具体的查看路线,随后决定由村干部驾驶摩托车搭载我们4人赶赴各个村子的减灾项目实施点进行实地查看。
摩托车飞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很快来到距乡政府最近的复兴村工程点,这个村子准备修建一条大约120米长的排洪沟,主要目的是排除二、三、五村村道在山洪暴发时的突发隐患,既能实现社区防灾减灾,又可保证社区群众生计和生产发展。预期项目完成后,有8户人家,39人不再受山洪威胁,人、畜、住房得到相对的安全保护。这是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合理工程。接下来,我们奔赴中心村查看工程进展。因为地域相近,地形相似,灾害类型基本相同,中心村的工程和复兴村类似,只是受益人数上有些差别。
中心村的工作结束时,天色已晚,我们决定收工歇息。此时,7名村干部和我们4人发生了争执:按照计划我们是要回到乡上,住在每个床位15元的小旅店,但7名村干部执意要求我们住到他们各自的家里。几番拉拉扯扯之后,我们决定留宿在距离最近的中心村书记李光剑家。
李书记家的房子是二层楼房,地震前一年修建的,家里经营着小卖部。李书记是复员军人,脑子灵活,善于接受新事物;妻子贤惠能干,勤劳善良,两口子都是过日子的好手。李书记安排其他村干部和我们围着火盆“吹牛”,他们夫妻二人忙碌着准备晚饭。李书记专程骑摩托车到乡上去买了水果,又让妻子宰杀了家里的鸡仔,备了自家的咂酒和啤酒,晚饭的丰盛自不必说,主人的深情厚谊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此后,我又多次赴贯岭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工作,能干淳朴的贯岭乡亲,他们热爱家乡,不畏艰险,在灾后重建中表现出的脚踏实地、自立自强、知恩图报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时时激励着我。我珍惜在贯岭工作的日子,也祝愿贯岭的未来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者系绵阳市委党校老师)
新闻推荐
我们每个人都感受过母爱,所有的人都说母爱是最美好的,母亲是最伟大的。但是你知道吗,父爱也是很伟大的。虽然父爱不像母爱那样明显,但是那也是最无私最深沉的爱。小时候,我总觉得爸爸一点也不...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