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15)日是第20个“国际家庭日”,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对此知之甚少。一些社区为此专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家庭日”活动,让市民享受家庭的温暖。
亲子活动大晒幸福
“贝贝,把握好方向,用力蹬,骑慢点,看着前面的路人……”80后的张女士的儿子已经4岁,前几天刚买了一辆儿童自行车,自己这几天正好休假,就带着儿子到铁牛广场骑车。看着儿子歪歪扭扭卖力地蹬车,30出头的她仿佛变成了小姑娘,笑逐颜开。
据了解,在国际家庭日来临之际,不少社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宣传。张女士告诉记者,前几天看到小区里悬挂了“大型亲子活动”报名的标语,早上看见手机提醒当天是国际家庭日,本来打算出门购物的她改变决定,要陪儿子度过愉快的一天。
西河路社区工作人员郭华说:“现在家长工作压力大,很多家长忽略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互动少了,亲情味儿就越来越淡了,通过这些‘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有更多语言和肢体之间的亲密触碰,可以促使家庭更加和谐。”
慰问社区困难群众
在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解放街社区工作人员来到王术珍老人家里,看望了78岁独居老太王术珍。社区工作人员一句“王妈妈,社区永远是你温暖的家”,让王术珍老人热泪涟涟。
“王妈妈,我们带来了一些大米和菜油,这些东西比较重,你平常搬运不太方便。祝你节日快乐。”在王术珍老人家里,社区工作人员将慰问品交到了老人手中,王术珍老人将慰问品放在餐桌上,双手拉着两名社区工作人员连连道谢。“没想到社区这么关心我们,这是我收到的最有意义的一份礼物。虽然没有儿女在身边,但社区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觉得社区就是我的家。”
王术珍的儿子英年早逝,身体孱弱的她一直独身居住,社区将她纳为重点关注对象。多年来,社区工作人员一直没有停止对她的帮助,不但为其办理了低保,还常去她家看望慰问。
欢聚一堂吃团圆饭
昨天中午,绵阳市社会福利院里其乐融融,200余名老人欢聚一堂,一边拉着家常,一边吃着团圆饭,欢度“国际家庭日”。
75岁的李大爷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节日,大家在一起吃饭、娱乐、聊天,营造了一种和谐、温馨、默契的良好氛围。虽然没有和儿女在一起,但这样的氛围让我觉得像在家里一样舒心开心。”据了解,该福利院现接纳了200余名老人,他们均来自不同县市区。
(祁志富 本报记者 蒋琳琳)
新闻链接
国际家庭日
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宣布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1993年纽约特别会议提出从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为国际家庭日,以此提高各国政府和公众对于家庭问题的认识,促进家庭的和睦、幸福和进步。
新闻推荐
根据工作需要,我公司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项目统计、财会人员、网络信息人员、项目招商数名。报考者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除专门要求的,均应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