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数十名绣娘,耗时两个多月,完成的巨型羌绣《灵雀登枝》,将被送到北京和成都,向即将召开的全国和全省妇代会献礼。昨(28)日,绣娘何国英告诉记者,上千名北川妇女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从事羌绣事业,生活渐渐好起来,这两幅羌绣,绣出了北川妇女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何国英是北川片口人,2009年,在政府支持做羌绣谋生的政策指引下,她创办了“云云羌”公司,获得了北川妇联提供的妇女创业贷款5万元,还争取到了羌绣复兴计划10万元项目资金。“云云羌”公司有固定绣娘25人,带动灵活居家就业妇女80人,在巴拿恰有500平方米的羌族手工艺培训室、绣坊、精品展销馆及羌族艺术品展示厅。目前,正在筹备第三期高级绣娘培训班。打造羌族旅游纪念品,设计制作羌文化浓郁的羌绣艺术品。”
记者见到的《灵雀登枝》,绣在长约2米、宽约1米的枕帕上,以红色丝绸作底,中间是一只欢快灵动的喜鹊,站在怒放的牡丹花枝上,四周用各种色泽艳丽的丝线绣上石榴、桃树、金瓜、柚子等象征喜庆的花木,花木上跳跃飞舞着蝴蝶、蜜蜂、蜻蜓等吉祥昆虫。正中绣有大字“殷殷羌山女儿情,喜贺四川妇女十二大”。据何国英介绍,这幅绣品取材于清初羌人的一幅老绣品,原来,在古羌绣中,人们普遍只绣羊角花,而在这幅《灵雀登枝》羌绣里,羊角花被牡丹花取代,寓意着幸福吉祥。何国英说:“做羌绣能让我内心平静,找到了精神寄托。在绣《灵雀登枝》时想像得到,古羌某个大户人家新潮小姐,心怀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憧憬。”
另一幅喜贺中国妇女十一大的羌绣,是绣在长2.4米、宽1.5的鲜红绸缎上,5只粉寿桃、5只金色蝙蝠簇拥着8朵黄牡丹,四角则是绿叶配着华美艳丽的粉牡丹。这幅绣品由甘春荣等多位绣娘耗时两个月完成。甘春荣是北川曲山镇茅坝村人,她说:“地震让我失去了耕作的土地。现在做羌绣有了收入,还可兼顾家庭。做羌绣还让我认识了许多姐妹,大家平时在一起边绣花边谈心,日子过得充实快乐。”
市妇联负责人告诉记者,“5·12”地震后,一些羌绣传承人丧生,珍贵的羌绣作品被毁坏。传承和保护羌绣文化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绵阳市启动了羌绣复兴计划。到目前,北川已有11家羌绣企业,羌绣产品100多种,远销日本、韩国等地。2013年,北川妇联发放妇女小额贷款,扶持羌绣企业6家共42万元。期间,北川还举办了两期羌绣培训班,“羌风·羌韵”羌绣作品展示营销会,带动1600多名北川妇女就业。
(本报记者 田明霞 实习生 陈静怡 王思维 文/图)
新闻推荐
我们这代人,是沐浴改革开放阳光成长的一代人,感受的是经济发展的势不可挡,看到的是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中华在崛起!中国在强大!我们热血澎湃,我们自豪不已!但在国家兴旺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让中华大地健...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