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一兵
核心观点
把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优势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作为经济转型期绵阳工业工作的基本主题,全力推动绵阳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实现工业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三量齐升,打造产品强、企业强、产业强、园区强、县域强的可持续发展工业竞争优势。
当前,绵阳正处在工业化中期,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工业在全市加快发展中的“主引擎”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以创新驱动促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路径。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引导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提高绵阳市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全省的比重,到2015年企业技术中心总户数突破200户。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的能力建设,支持企业购买先进技术、研发设备,建设相关研发设施,加强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投入,到2015年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以上,行业领军企业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三是强化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支撑企业技术创新。围绕推动成果产业化、产品规模化和项目工程化,依托长虹、九洲、新华等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共同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重点抓好数字家庭产业与应用促进会、绵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等产业联盟;围绕产业战略需求,突破一批基础、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技术标准,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一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在电子信息、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重点掌握50项关键技术,突出发展70个重点产品,加快建设80个重大项目;推动创新资源向科技型企业集聚。四是用好差异化扶持政策,引导和推动土地、资金、财税、金融、生产性要素进一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利税的企业倾斜,促进科技型优势企业优先发展。
以产业集聚促倍增跨越。推进企业做大、产业集聚、园区做强,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举措。一是坚持抓大促小育微,构建大企业大集团龙头引领、中小微企业专业化协作配套的现代产业分工新体系。抓大企业引领,鼓励和支持骨干优势企业围绕智能电视、整车及零部件、烟酒等重点产品创品牌、强管理、拓市场,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占据同类产业、产品高点,在规模扩张、做大做强中向大企业大集团目标迈进。到2015年,全市力争形成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企业1户,300亿元企业1户,100亿元企业4户,50亿元企业5户,10亿元企业40户的大企业群体。抓中小微企业支撑,以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为龙头,以产品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整合为方向,积极促进与大企业的区域关联配套、集聚发展、协作分工,推动40户优势成长型企业、1200户小型微型企业和300户科技型小微型企业转型成长、加快发展。二是坚持增量投入和存量并举,构建质量高、效益好、后劲足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加大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存量”,引导“2+4”关联企业实施好技术改造、节能降耗、产能置换,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提升。到2015年,力争全市“2+4”产业产值实现3500亿元。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扩大 “增量”,通过强化技术创新、示范应用、市场培育、产业合作等措施,重点突破下一代信息网络、核高基、新型智能终端、先进高分子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等产业领域,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分别达到2000亿元和1800亿元。同时壮大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制造服务化、信息外包、总集成总承包、工业物流,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力争建成1-2个省级生产性服务功能示范基地。三是坚持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新载体。围绕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全省创新驱动示范区和高新产业发展集中区,依托现有产业园区实施 “园区千百亿工程”,在退二进三、项目准入、提升投入产出水平等方面着力,推动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创新发展。以电梯、光通讯、纺织、医药等为重点,发展15个特色鲜明、分工明确、配套紧密的专业化产业园区。
(作者系市经信委主任)
新闻推荐
为酬谢消费者朋友支持光友粉丝团发展,特在8月内每周五至周日开放免费游光友紫薯园,光友红薯博物园。地址:绵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西街南段8号联系人:霍女士联系电话:13...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