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要求从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五个方面,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实现评学校看质量,评质量看学生。绵阳市将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与绵阳市教科所达成合作协议,开展2013年绵阳市科技城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项目。10月24日,绵阳市科技城范围内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了语文、数学和相应问卷测试,10月24日、25日,绵阳市科技城范围内九年级学生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相应问卷测试,同时,所有学校的校长和副校长、相应年级的学科教师参加了校长问卷、教师问卷测试。
合作
逐步建立绵阳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教育部在2013年的工作要点中提出,鼓励并引导高校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同时,推广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评价”,制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发布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绵阳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展了“中小学校素质教育指标体系研究”、“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高中阶段学校效能增值评价研究”、“绵阳市中小学特色建设评价标准研究”和“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准入标准研究”等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绵阳市在已取得的“考试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经验基础上,借用高等学校相关研究成果,探索建立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开展“为了改进学习与教学的评价”实践,全面提升绵阳基础教育教育教学质量。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与提升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利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现有资源,联合五所部属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建设的协同创新平台。该中心持续开展区域和学校基础教育质量健康体检和改进提升服务,加强对地方基础教育评价和提升的服务与指导。该中心和绵阳市教科所合作,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专业力量服务于地方教育,在西部还属首次。
先行
“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的探索
绵阳市教育体育局在《2013年绵阳市基础教育工作要点》中提出“深化中小学学业质量评价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身心素质、品德修养、兴趣志向。传统的教育质量评价,偏重于用学生的分数、学校的升学率来评价教育质量,但是有更多过程性的内容也是和学业质量紧密联系的,比如学校建设、师生关系、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涉及较少。进行改革,就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测评体系,把这些和学业质量紧密联系的内容全部涵盖进去。在质量评价体系指标的设置中,学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所占的很小一部分。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需要用专业的测试工具。工具的开发是基于课程标准,传统的测试工具很简单,纸笔一测给个分数就结束了,这些不是基于标准的考试。我们探索建立的“绿色指标”评价体系,测试评价报告呈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图表,有对比数据,一目了然,呈现的结果,是一种数据报告,柱状的、圆形的,每一道测试题所得到的结果数据在不同学校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改进。这样的评价区别于以前的简单甄别、奖惩。
数据
基于数据分析改进学习与教学
综合评价采用学科测试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学理念。在测评时,有一个问卷调查题目是这样的:“分析课文时,老师让我们从文章中找出语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老师鼓励个性化的表达,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拿一些特定的标准答案来限定学生的思维。测试之后,就是一系列大量的数据分析,每所学校、每个区域是什么情况,绵阳市是什么情况,全国是什么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校本区域是什么情况,是比全市好一些,还是差一些,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比如,是不是老师总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帮助学生的语文学得好,如果不是的话,老师就需要反思并改正自己了。数据不是简单的分数,每一道题得了多少分,总体得了多少分,这个题的难度是多少,知识点是什么,认知维度属于哪个层次,不是给学生一个85分那么简单。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此次北京师范大学和绵阳市教科所合作进行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则是更全面、更专业的测评内容设计,还有更大量的数据分析。市教科所认为“这样的考试,对改进学习与教学才有意义。”
测试
测量评价的试题设计要求高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授张华华说,中国教师缺少测量素养,也没有这方面的培训。
在学校开展的各种传统测试中,老师在设置考试题时,测试内容单一,仅限于本学科知识和方法,测试目标有限,设问缺乏科学性,分析出来的数据也不会科学。
在与北师大合作进行的测量评价中,给学生提供的测试题就和传统的考试有很大区别。传统测试中,一个单项选择题的设置,经常是这样的:题目,问题,4个选项,D是正确答案,选对了得3分,而A、B、C3个选项都是0分。这样的题目的问题是:这3个0分等值不等值?选A和选C是不是有区别?在认知上还是应该有差别的,虽然学生没有选出来最正确的D,但是,有可能选C比选A在认知上更近一步。课程标准更强调的是能力,如何把学生的能力考察出来,是“绿色指标”评价体系要达到的目的。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试题会这样设计:选D是满分3分,选C可以设置为2分,选A为1分,选B为0分。
绵阳市教科所认为,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学业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否则,会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
目的
从学生反馈找老师教学的问题
基于“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的测试是从学生的表现里面来找老师教的原因。什么样的老师教得不错?在平时课堂教学评课时,一般认为:老师的口才好,教学目标设计流畅,课堂气氛活跃,时间把控得也好,作业布置了,下课铃响了,大家觉得这个老师教得不错。但是效果如何?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没有?这些问题更关键。这就需要看学生的表现,在学生的表现中发现教师教的问题及原因。
光看升学率,永远发现不了好学校。有些学校是在静悄悄地变化,这些非常可贵。目前,家长没有其他渠道去了解评价机制,他所了解一所学校的好坏,主要还是靠升学率,高中是考上多少北大清华,考上多少一本,初中则是看考上多少重点高中。实际上,我们绵阳市有很多学校,学生考试成绩可能不突出,但是,通过学校的教育,学生在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人际沟通、情绪行为调控等涉及身心发展水平方面,在兴趣特长养成方面,在好奇心、求知欲和爱好特长、潜能开发方面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对学生的终身良好发展更有价值和意义。这样的学校是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对学生和家长而言,是真正的优质学校。绵阳市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就是要改变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评价教育质量的做法,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和质量观。
(龚林泉 方永根)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一名大学生在乘46路公交车时把装有手机、现金和其他重要物品的皮包遗失。公交司机王小兵知道后,很快帮这名大学生找到了遗失在他车上的皮包。事发当日,一辆46路公交车驶到绵阳师...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