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明远 本报记者 张伟
立足独特区位和特殊区情,涪城如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领先发展?
“涪城统筹城乡、全域发展,就是利用好涪城独特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城市资源和科技城科技、政策优势,形成以极带点、以点促面、多点多极支撑的发展局面。”涪城区委书记廖凯说。
“我们选择了在服务业发展、工业强区、统筹城乡、园区建设、对外开放、文化产业、生态文明、社会管理等八个方面实现突破,‘八大突破\’就是落实‘统筹城乡、全域发展\’战略的切入点、突破口、工作抓手和工作路径。”涪城区区长赖俊说。
现代服务业率先突破,添全域发展新动力
任务书:将服务业打造成为可持续发展新引擎,到2016年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路线图:加快金家林金融集聚区建设。扶持和发展新兴服务业业态,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策划咨询、物联网、云计算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旅游、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入秋以后,暑热退尽,但涪城北部的金家林却热闹非凡——一栋栋现代化的大楼正在这里崛起,昔日荒滩已变身为全省地级市中首个现代总部基地。
进入2013年,涪城区产业战略的突出变化,就是服务业第一次排到了工业前面,成为“八个突破”中的第一重点。
作为绵阳主城区,涪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集中了全市1/5以上的线上商贸流通企业、一半的规模餐饮企业、近1/3的星级酒店,辐射带动的市场规模达3000-5000万人口,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
由此,涪城区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具体落实方面,涪城区精心制定了服务经济的发展规划,将全区重点发展服务业按照商贸流通业、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等七大板块,分别制定发展思路和年度任务,同时狠抓项目促进和要素支撑,努力做强涪城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推动一、二产业高端发展和城市功能完善提升的加速器,真正打造成为涪城的“首位经济”。
现代产业园区建设强势突破,成全域发展新引擎
任务书:将园区打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重要支撑,力争到2016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的48%以上。
路线图:实施产业倍增战略,进一步完善园区已开发区域规划,加强对拟开发区域规划控制。
涪城坚持以现代产业园为依托,鼓励引导产业链集中集聚发展,从而形成了四大产业园并驾齐驱的格局。
涪城区将园区建设作为“八个突破”重要一环及全区产业发展的导向。涪城区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崛起的产业发展脉络,从而有了全省二级城市中首个总部经济区——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园区中既包括以总部办公、金融服务、现代商务等为代表的总部经济形态,还聚集着以光通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利用区位优势,涪城在城郊大手笔打造三大商贸物流园区。在城南,石塘商贸物流城已初具规模,而城北的龙门农副产品加工及物流园区则主攻农副产品加工及商贸物流领域,新皂综合物流园区,瞄准川西北最大的生产资料交易、仓储、物流配送集聚区。
统筹城乡全面突破,创全域发展新局面
任务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到2016年全区公路通村率达100%,公交通行政村比率达100%、农村生活用水供水入户率达98%以上。
路线图:坚持规划引领,做到多规合一、全域覆盖,实现定位发展、定向产业、定点建设。夯实农村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生态循环种养业,产村相融、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
作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县,涪城区坚持两手抓,一方面强调“输血”,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另一方面坚持“造血”,通过引导发展现代农业,激活农村内在发展动力,从而实现现代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八个突破”中,统筹城乡是落实城乡一体化、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关键一环。为此,涪城区“量体裁衣”,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造近郊农业、生态种养、旅游观光业的产业支撑。
在涪城区西南部的杨关产业带,经过几年的打造,目前已基本形成现代农业与服务业交相呼应的发展模式。4月29日,原香·国际香草园在杨家镇正式开园,开园前半小时,300个车位的停车场已爆满,园区不得不分段放游客进入。在开园当天共吸引了超过5000名游客,而去年试运行阶段,就有30多万游客慕名前来。
香草园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向农户提供种子和技术,最后回收香草进行深加工,每亩能给农民带来1万元的收入。而在规划中,香草种植面积将达1.5万亩,可以惠及数万村民。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3日下午6时左右,京昆高速江油往绵阳方向10公里处一辆小型货车发生追尾,造成小货车副驾驶位一男子受伤被困,江油消防中队紧急出动,进行救援。消防官兵到达救援现场后发现,小型货...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