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晓平 田明霞 文/图)安昌河上的飞云大桥,又名“飞来石大桥”,相传名称与一块巨大的“飞来石”相关。而“飞来石”的确存在,就在离“飞来石大桥”约200米处。近日,有市民反映,如今的“飞来石”被掩藏在河边杂草丛中,希望有关方面对其加以保护。
杂草中掩藏古石碑
近日,记者来到飞云大道安昌河南岸河堤下,见两位老人正在河边四处寻找“飞来石”。两位老人说:“我们听说这河边有块古老的大石头,是从德阳罗江飞过来的。”记者跟随老人,沿着河堤一路察看,最终在河堤下一处杂草丛中找到了“飞来石”。
记者发现,其实“飞来石”并不难找,站在河堤上俯视就能看见,只因没有近距离看到题刻而不敢肯定那就是“飞来石”。也因为水面长年接近“飞来石”,而洞天闸坝经常蓄水将“飞来石”淹没,少有人下到河床边零距离接触。如今垂钓者常往返于此,踏出了两条便道。
明代“飞来石”尚在
记者观察“飞来石”,上面刻有“飞云翥鹤”四个大字,其中“翥”字下半部分已经不易辨认,其右侧还有“罗江飞来”、“茅舍”、“郡丞”等字样,其他很多题刻都因风化而剥蚀不清。
据资料记载,“飞来石”题刻屹立在绵阳城西安昌河南岸原翥鹤堰入口,石下宽上窄,长13.8米,高9.4米,厚约1.1米。“飞云翥鹤”4个字,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郡守李承露题写。1985年3月绵阳市(县级)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
盼古石碑得到保护
记者发现,这块“飞来石”所处的地方,与飞来石大桥相距不远,仔细观察,不远处的飞来石大桥与之浑然一体,与安昌河及周边城市建筑也是相得益彰。
据介绍,网友们曾在网上发帖说:“飞来石”虽然只是一块巨石,但其上的石刻年代久远,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既然有“飞来石”,又有“飞来石”大桥,二者联系紧密,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重视,期待给予这样的明代文物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新闻推荐
融资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是改革发展的产物,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补充。经过规范整顿,截至2014年9月底,经省政府金融办核发《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担保公司已有44家,其中法人公司36家,分...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