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绵阳新闻 > 正文

以科教凝聚创新力量 用探究驱动学生成才——绵阳中学获2015年唯一代表中国参加新加坡SBC项目比赛资格探秘

来源:绵阳日报 2015-02-13 00:29   https://www.yybnet.net/

“请谈谈你对‘做梦\’的认识,若让你研究梦的形成,你将从哪些方面展开工作?请分别用汉语和英语回答”;“Doyouhaveanycooperationability?Giveusanexample.(你有没有团队协作的能力,请予示范)”……2015年1月31日,在绵阳中学赴新加坡参加SBC项目的初期面试选拔现场,这样令人脑洞大开的问题屡见不鲜。44名选手“异想天开”竞力角逐,最终综合素质最优异的8名精英入选初期名单,他们将在3月初参与全程由新方组织的4人终极选拔。

SBC项目是由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会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于2012年共同发起的亚洲青年学生科学思维比赛活动,每年在全亚洲各个国家中选拔出最优秀的学生进行比赛和交流。今年,受四川省教育厅的选派,绵阳中学获得了2015年唯一代表中国参加新加坡SBC项目比赛资格,本次活动有160名来自亚洲各国的青少年参加,他们将与科学家们就大脑的功能及大脑机能障碍如何导致如帕金森综合症状和睡眠失调等神经生物疾病的原理进行高端对话。“此项目全国只有一所学校参加,全部费用由新方承担。之所以选择绵阳中学,是因为在长期的科学教育实践中,你校学生展现出的高水平和强实力。我们相信你们完全有实力代表四川省及国家赴外参赛并表现优异。”省教育厅在给绵阳中学的通知中如是说。

绵中为何能够获得“全国唯一”的殊荣?绵中的科学教育究竟有着怎样的不同之处?绵中学生到底又有着怎样的才能,能够在各种比赛中屡屡荣膺桂冠?对此,绵中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教师

这是一场关于科学教育的国际较量,我们时刻准备着

绵中教科室主任王永忠激动地说:“此次SBC项目,表面上看是一次青年学生科学思维比赛活动,实际上更是一场各学校在科学教育领域中的国际较量。”他表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当今世界,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科创能力的大力培养,而绵中也一直为此努力着。

据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创能力,绵中早在2003年,就把机器人比赛当作校本课程引入推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创新尝试;2007年,在全省首创“百家讲坛”(比央视同名栏目早一个月),开展学科拓展型课程,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深层知识的探究;后又专门组建五大学科竞赛班,对立志冲击国际奥赛金牌的学生实施课后单独训练。10多年来,绵中对学生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机器人制作进入校本课程开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绵阳中学的科学教育大兴于以机器人制作和科技发明为核心的创新探究型课程。机器人实验班指导教师苏远龙告诉记者,该课程的初衷就是为了让一群对未知充满好奇的学生在科学的环境中,提升创新意识,锻炼动手能力,“中学生面对陌生的领域,往往更加具有热情,因此对科技发明有着强烈的兴趣。我们正是抓住学生这个特点,再结合当前科学教育的趋势,引导他们培养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科技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绵中每年一届的科技节所有活动都由学生自主举办,自己制订比赛规则,赛后参赛同学需要对自己作品的设计思路进行阐述。“我从小就喜欢捣腾一些科技小制作,变阻器、热风轮、自动搅拌机……每当完成一件作品,就会感到无比的欢愉。上了高中,课程的专业训练,科技节中的实践探究,着实开阔了我的眼界,启迪了我的思维。现在,家里的电路拼接活儿已经被我给承包了。”2014年FLL国际工程挑战赛四川赛冠军龙唐昕尧如是说。

项目教学,培养合作能力

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在不以讲授为主的科技教育中,老师都是让学生按照兴趣和研究的问题组成项目小组,完成某个项目后,原项目小组即告解散,再重新确定下一个研究课题,重组结构。“事实上,在这种资源共享、灵活自主的教学方式操作中,学生已经有效地构建了知识系统,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活动,同时培养了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绵中机器人队主教练苏远龙边说边展示近年来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汽车防追尾”“定向爆破”等走上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王淼同学发明的“速热茶壶”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劳技创新大赛中,绵中学子一举夺得3个项目的7枚金牌。“这些制作发明,我们只是进行思路和方向的指导,所有设计和制作全部由项目小组的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负责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教科室副主任王锡强说。

学科整合,提升综合素养

在实践中,以机器人制作和科技发明为核心的创新探究型课程中还融合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学校充分挖掘各学科的相关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强烈欲望,引导学生主动走进课本,不断提升学生各学科的综合素质。

实施科技创新教育锻炼自主探究能力

兴趣开启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大门,接下来便该是层层递进地走进科学的殿堂。在引领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路上,绵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由浅入深,先从生活中找到可以培养学生兴趣的简单事例,再根据事例进行理论的分析建设,最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进行能力的巩固。

逐步深入的教学,看似简单而平常,其中却蕴含了绵中师生不少的心血。当我们走进教学楼,准备深入感受这层层递进的科教模式时,发现了绵中一个独特的教学方法。在高二生物奥赛班的窗外,我们目睹了第23届全国生物奥赛决赛金牌得主杨舒雅正在给她的同学们上课,台上杨舒雅讲得清晰透彻,台下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杨舒雅其实更能明白作为学生哪些地方更不容易理解,因此在讲课过程中会更加注意这些地方。甚至有的学生反映,对于班上的同学给他们上课,接受度有时候比老师上课都还要高。”该班班主任周基才说,“奥赛班这种方式是我们科学技术教育实施的一个缩影,不仅仅是生物,其他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亦是如此。经过教师前期的基本铺垫和引导,学生之间的差距其实也已经渐渐拉开了,再采取学优的学生给其他学生上课,使整个课堂形成一股探究性质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思维意识和学习氛围,自然而然地也会被学生带到自主实验和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除此之外,在注重科创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校生物竞赛教练张洪忠对此感触颇深,他几乎从不责备学生,只要学生一有进步就会给予表扬,“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进行科学研究,甚至参加奥赛,学生的学业就变得更加繁重。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面对巨大的压力,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怀。我常常跟他们一起跑步,一起吃饭,一起过生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他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了前日给学生买的生日蛋糕的照片。

在与张教练交谈之余,我们在他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一份关于绵中的学科竞赛成绩表,近五年来,绵中学科竞赛共有276名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51名同学先后入选省队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冬令营决赛,27名同学获全国决赛金牌,18名同学获得银牌,各项指标均居绵阳市第一、全省前茅……学科奥赛取得的辉煌成绩正是绵中学子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完美诠释。

学生

这是一个自我素质锻炼的大好机会,我们满怀期待

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采访中,我们明显感受到绵中学生修行时身上的那份不怕困难的勇气与魄力。SBC项目的严苛,不但未使他们产生畏惧,相反更激励出他们的满怀期待和拼搏劲儿。“开始我的确怀疑过自己可能选不上,但是转念一想,为何不抓住这个自我素质锻炼的大好机会,努力拼搏定会有所收获。而且我相信,参加SBC项目也是我平时所学的一次‘亮剑\’!”入选SBC项目初期名单的学生白乐说。

开展快乐自主学习树立多元成才意识

作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在绵中进行的常规教学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教师课堂上的填鸭灌输,也不是学生的沉浸于题海,而是一种更加快乐自主的学习氛围。绵阳中学校长胡东表示,“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习是一种责任,只要尽自己的努力就问心无愧。”

对此,刚刚入选SBC初期名单的高二学生李岷青颇有感触:“高一时我的生物成绩几乎可以算是弱中之弱,但是我非常清楚如此严重的偏科对我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为了提高生物成绩,我主动申请当我们班的生物科代表,在科代表职责中增加了许多与生物老师交流的机会,慢慢地我培养起自己对生物的强烈兴趣。现在我的生物成绩在全年级已名列前茅,而且我打算大学的时候攻读生物专业。”

天生我材必有用。让学生主动去发掘自身的潜力,对于学习的进步往往更有效果。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快乐自主的学习中,绵中学子取得了似乎意料之外但又绝对情理之中的优异成绩。近五年,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达166人,全市第一;2014届10人获得新加坡政府全额奖学金(每生人民币60万元)留学深造,录取人数和录取率连续16年居全省第一。

正当我们对这一连串的数据发出惊叹时,胡东校长说:“培养出的学生除了能读书学习,更要懂得承担社会责任,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为此,绵中还狠抓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行为准则。在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大量具有国际视野、现代视野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年参加‘携手\’活动,促使我认清国际时局与热点,在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增强的同时,我的英语口语和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曾参加过中美“千校携手”国际合作项目的伏晏乐一谈到学校开展的国际交流活动,就迫不及待地跟大家分享她的经历。

我们也相信,正因为绵中对学生长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这次SBC活动中,绵中学子将表现出更加与时俱进的大家风范。

拓展深化学科内容锻炼提高奥赛技能

常规学习保证学生基本的学习技能得以训练,竞赛班则负责培养优秀学子个人兴趣,锻炼个人突出的学习技能。为此,绵中本着“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最佳的发展空间”,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每个学科都开设了竞赛班。学生在高一开始自选报名,然后利用周六、平时的晚自习,适当扩展课程。

绵阳有史以来第一位生物学科国奥选手、第23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张益豪,在北大校园回忆,在绵中竞赛班的长期集训中,除了奥赛技能有长足的进步,对自己的品格也是一种磨练,“这条道路似乎显得很孤独,但是我从中学会了平衡自己的生活。在忙碌于备战奥赛的同时,也不时地与班上同学打打篮球,而且还与参加竞赛班的学弟学妹们经常交流经验,他们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绵中2013届学弟张灵夫的国际金牌实现了绵阳建市以来国际数学奥赛金牌零的突破;绵中2014届学弟朱洪贤也获得了第25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我在为他们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为母校感到自豪。”

通过与众多学生的交流,我们得知,不管最终参不参加竞赛,也不管是否获得奖牌,在竞赛班这样一种机制的引导下,绵中学生的能力早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SBC另一名入选学子伏晏乐说,她家里有很多亲戚都是医生,耳濡目染,她从小就对人体机能构造尤其是大脑记忆方面的东西等充满了好奇,“因为自己的兴趣,我参加了学校的生物竞赛班,上课的内容比平时深,班里的同学又都是志趣相投,由此我发现了关于生物更多的讨论和研究的空间。虽然现在不再参加生物竞赛了,但我想没有在竞赛班的经历,我对于SBC项目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有信心。”

SBC项目意在通过给各参与国的学生提供科研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认清科研对社会的推动作用,了解国际交流与学习的必要性。科教兴国,科教兴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绵中将它落到了实处,紧扣社会和国家对人才的期许,定向培养符合社会发展以及青少年成长规律的人才,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绩,相信在未来,绵中这艘教育旗舰,定能扬出更大风帆! (张庆)

绵阳中学校长胡东与通过SBC项目初选的8位同学合影

绵阳中学机器人代表队获得FLL国际锦标赛金牌SBC项目面试选拔现场

机器人足球世界王淼(后排右二)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金奖绵中“汽车防追尾”创新项目走上央视

纸桥过车大比拼水火箭能飞天

“特斯拉线圈”演示我是拆弹小专家

张益豪生物奥赛国际金牌得主

张灵夫数学奥赛国际金牌得主

高士洪生物奥赛国际银牌得主

朱洪贤生物奥赛国际金牌得主

新闻推荐

依法逐级走访 更好保障公民信访权利

本报讯(记者赵烨)自去年5月国家信访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以来,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规范工作程...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杨刚俊同志逝世2015-02-14 16:36
评论:(以科教凝聚创新力量 用探究驱动学生成才——绵阳中学获2015年唯一代表中国参加新加坡SBC项目比赛资格探秘)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