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烨
“正准备购房,就遇到了这样的好政策,感谢政府给我们发了这么大的‘红包\’。”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营造良好安居环境鼓励高校毕业生来绵创新创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拿出1000万元安居补助金,为青年人才解决“住房难”问题,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高校毕业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在绵安家
高校毕业生咨询踊跃
“在绵工作3年了,正想买套房子准备结婚,就遇上了这样的好政策,我已经在准备材料申请安居补助金了。”27岁的小伙子李章贤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是绵阳本地人,2012年从湖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就回到家乡工作,目前在绵阳韦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任职。
“在报纸上一看到政府出资,补助高校毕业生买房的消息,我就坐不住了。”李章贤告诉记者,绵阳的房价虽然不高,但是对参加工作不久的他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愿意啃老,就想着靠自己的能力在绵阳安上一个小家。”在得知优惠政策出台后,李章贤第一时间致电咨询市人社局,了解优惠政策的详细信息以及申请条件。“申请条件要求,申请人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超过6个月,目前我在韦博工作时限还不够,不过,我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申请材料了,时间一到就会正式提出申请。”李章贤表示。
记者在市人社局了解到,目前还没有接收到正式申请,但前来咨询的高校毕业生非常多。“由于《通知》才出台半个月,正处于扩大宣传的时期,每天都有数十人前来咨询政策和相关信息。”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收到提交的申请后,人才服务中心将审核须提交的证明资料是否完备,并出具《资料受理清单》,转送市科企办负责审核申请人在绵阳自主创业情况或在所在企业发挥创新创业骨干作用情况。
底气十足
吹响创新创业“集结号”
“一直知道我们绵阳创新创业环境很好。”西南大学软件工程应届毕业生陈瑶告诉记者,大学期间她便考虑自主创业,一直很关心创业方面的帮扶政策,要么是从网上看到的,要么是听同学说的,本次得知高校毕业生购房优惠政策后她十分欣喜,“绵阳的创新创业环境这么好,除了融资、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政策,连我们的安居问题都考虑到了,帮扶很真切很实在,让我有了在绵创业的底气。”
作为我国唯一一座科技城,从“一五时期”到“三线建设”,从“军民融合”再到“创新驱动”,以科技兴市的绵阳每一次蝶变无不与人才紧密相关。近年来,省政府为绵阳科技城“量身定制”了十条支持政策措施,绵阳市制定出台了20余项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并针对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涌泉计划”又专门出台33条政策,内容涵盖科技金融、股权激励及成果转化、专利资助和奖励、人才发展及创新创业等领域。
“绵阳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如此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我们自然应该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勇做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加快科技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自己的贡献。”像陈瑶这样,被绵阳富集的科教资源以及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的青年人才还有很多,他们满怀梦想,对自主创业充满干劲,对绵阳的创新创业环境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洛夫仔细阅读本报关于“李白诗歌奖”的报道□本报记者孙兴伟“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昨(23)日下午,洛夫先生认认真真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自己的这两句诗,感慨...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