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耀予 大学刚毕业就当了老板。绵阳90后的创业青年王博辉,去年毕业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因为喜欢绵阳的创业环境,大学毕业便开始了他的自主创业道路。在创业政策、创业平台的帮助下,今年一月,王博辉的四川灰黄创意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青年作为创新的动力、创业的主体。近年来,绵阳市高度重视青年创新创业工作,围绕青年群体创新创业需求,在小额贷款、项目扶持、创业培训等方面进行有效帮扶,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体系,营造了良好环境,让更多青年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扶持政策破解创新创业难题
去年,绵阳市创业青年何艾晋荣获了“全国创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创办的北川育子园培智学校已先后为400多名自闭症、发育迟缓和多动症等特殊孩子提供咨询服务。谈起7年的创业之路,何艾晋在感慨创业之初的艰辛之余,更多的是无限感激,“感谢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在他最困难、最关键的时刻,获得了10万元的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并配备了一名创业导师,为他的“育子园特殊儿童教育机构”补血输液,注入了勃勃生机。
资金、项目等要素的缺乏,往往成为青年创新创业路途中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绵阳市依托市创业促进会,用好用活青年创业扶持项目,通过财政专项支持、社会筹募、县区合作等,形成了近17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池,为创业青年提供3—10万元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的创业贷款并配备“一对一”创业导师辅导3年。截至目前,纳入扶持创业项目211个,发放创业扶持资金1220万元,项目的存活率达94%。大力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项目,截至目前发放贷款共1.2亿余元,1400余名创业青年享受贴息贷款。
统筹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创业之路究竟该怎么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大学生应当作何准备?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科技城创客俱乐部第四期创业沙龙活动现场,国安热力设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梁锋、绵阳市知心苑化妆品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建华等6位创业导师,为近30位创业大学生指点迷津,真切建言,帮助他们成为创业达人。生动的案例、精炼的语言,台下大学生听得群情激昂,现场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为最大限度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绵阳市统筹各类资源,大力支持建立1716创业咖啡、互联网联盟等各种创业社会组织,坚持每周开展“青年创业趴”、创业影院、创业沙龙、创业俱乐部和各式各类创业培训;打造由300名企业家、技术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常态巡诊青年创业项目,并建立了青年创新创业学院,面向创业青年开展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全年累计受训青年逾3万名;建立高校创业联合会,打造“创业角”、“跳蚤市场”等平台,实现在校参加创业实践,毕业投身创新创业;推出大学生赴科技中小企业实习“逐梦计划”,1000多名大学生参与其中。
去年,“中国科技城”绵阳青年创新创业俱乐部成功申报全省首批创新创业俱乐部,科创区成功申报首批创业示范园区。
搭建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历时9个月的中国科技城创新创业大赛于去年年底完美收官,并促成多个创业新兴项目落户绵阳。大赛吸引了186个项目参加,以及近十万民众参与网络投票,在全社会营造了浓浓的创新创业的氛围。
去年,市领导分别带领团市委、市科企办等部门分赴成都、重庆、西安、武汉等12所高校开展了“科技城创业西部高校行”活动,广泛宣传绵阳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吸引更多青年来绵创新创业。
为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绵阳市还开办了青年创业网和人才网,推出创业微信订阅号,精心制作“超级玛丽”、“创业青年说”、“我的青春献给谁”等微视频电影,将绵阳创业“十有政策”、“涌现计划”以《创业宝典》、创业日历等方式,在市内大型LED、车载广告、影院等平台播放宣传,推出“青年励志故事”、“创业青春路”等栏目,受到各界青年热切响应。开展“绵阳籍学子回乡创业座谈”、科企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创新创业向青年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扩散。
新闻推荐
为避免玻璃摔碎划伤运动员身体,接待宾馆玻璃杯改换成塑料杯九洲体育馆进出口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本报讯(记者谢艳/文舒小波/图)“这是专门为迎接来绵参加特奥比赛的...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