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主题探究模式的解析
(一)对“主题选择”的解析。这里的主题也可以理解为“专题”,即它与传统的根据教材体例来进行课堂教学不同,其是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或者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事情,且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进行讨论和思想升华。因此,关键问题之一便是如何进行主题选择。笔者认为,主题选择应有的放矢,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在遵循主流的同时,让专题教学作为有益的补充。(二)对“探究行为”的解析
探究行为是学生学习的高级行为层次,其中包含着两个环节:(1)问题意识导向;(2)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于前者而言,我们需要在主题教学中前置性的设计出适当的问题,进而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后者来说,则要求变“教师主导”为“教师引导”,从而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完成对事件思想性的提炼和升华。
二、主题探究模式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分析
通过上述认识,该模式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可分析如下。(一)对实施课堂教学的作用。这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其对实施课堂教学的作用可以借助现阶段教学现状来反映出来。现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讲”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诉求的关注。通过引入主题探究模式后,在收敛性的主题和问题导向下,便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与自身有关的思想品德问题学习中来。这种参与感将有助于减轻教师搜集案例的负担,且能使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获得彼此情感的增进。(二)对学生思想提升的作用。不难发现,这是站在学生学习角度来进行分析。初中生的学习规律包括,缺乏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课堂学习集中度不高等。另外,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喜欢热闹和争辩。因此,通过引入主题探究模式来充实思想品德教学,就能在规避他们学习上的软肋和迎合他们学习中喜好的基础上,切实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水平。
三、分析基础上的实施对策
构建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对策构建。(一)明确主题探究模式实施的目的。以“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一课为例,该课程教学应引导学生相信自己、不畏困难的意识和情怀。紧紧抓住这两点,将使课堂教学更为紧凑和实效。那么,主题探究模式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很明显,通过该模式来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参与到“不自信产生原因”的问题讨论中来,从而借助事物参照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可见,这就明确了主题探究模式实施的目的,即增强学生的现实感。(二)确立主题探究模式实施的边界。前面已经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即主题探究模式应成为思想品德教学有益的补充。因此,这里就需要确立主题探究模式的实施边界。作为有益的补充一定是起到为常规教学添彩的作用,另外若要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意识,首先,需要完成前期的课程内容学习。因此,建议将该模式放在每课教学的最后,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呈现。如通过对“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一课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后来实施。(三)建立主题探究模式实施的评价。建立主题探究模式实施的评价实则在于构建起教学控制措施,这里的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但重点应放在事中控制上来。评价对象不仅涉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应涉及教师在主题选择和课堂组织教学的绩效。因此,在引入这种模式的初期,应组织教研组的同行相互听课、评教,最终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应用模式来。
四、实证讨论
以“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一课为例:随着前期教材内容的讲授,紧接着可以利用一堂课的时间来实施主体探究模式。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具有正能量的明星筛选出来,将他们的成长故事设计成一个专题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如选择刘德华的演艺历程(他被演艺界称作劳动模范),首先给学生播放刘德华演唱的“十七岁”,歌词涵盖了他从艺以来的心路历程,而这种形式是学生所喜欢的。然后,分组来组织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提炼出“一个人健康成长所要具备的素养”。最终,教师给予总结指出自信的意义,以及如何向刘德华一样建立起自己的自信。
五、小结
本文认为,其作用可以从对实施课堂教学、对学生思想提升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策包括:明确主题探究模式实施的目的、确立主题探究模式实施的边界、建立主题探究模式实施的评价等三个方面。
(三台县乐安镇初中 江龙)
新闻推荐
在我们现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下大功夫对课的导入、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而忽视了对课的结尾环节的考虑。由于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包括学习情绪、注意力等往往会随着练习高潮...
三台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台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