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金容
“人无信则不立”,63岁的李志均深以为然。经营家用电器20年,从三台县城里十多平方米的小店到如今规模上百平方米的家电超市,“诚信”两字始终是他恪守不变的底线、经营的法宝。他把“诚信”悬于头顶、印在心里,赢得了顾客的赞赏,赢得了有价值的人生。
将诚信作为经营之本
“商人虽逐利,但必须诚信为之。”这是李志均二十年的经营之道。
1996年,李志均和妻子在三台县城开了一个小型电器商店。因为资金有限,店面仅十多平方米。二十年来,小店规模逐渐变大,有了数十位员工,数以千件的商品,超过600平方米的店铺……当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店转眼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大型家电商城。
“公司取名‘精品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就是时刻告诫自己要对顾客诚信,卖最优良的产品。”李志均对记者说。因为坚持“诚信”,二十年来,李志均对商品质量出了名的“挑剔”,绝不允许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凡是不属于正规渠道的、没有法律效力认可的商检报告的劣质商品一律不允许进商场;凡是购进的商品既要有国家检验报告,还要与发货公司签订商品三包购销合同。正是从商品源头上严格把关,对商品严格“挑剔”,让他的店有了“诚信”这一张名片。很多顾客进店购买后,都会成为“回头客”,甚至还会介绍给亲朋好友。“消费者走进我的店买东西,是一种认可,质量好的商品才能留住他们。”
诚信服务让顾客满意
“诚信”不是挂在嘴边说说而已,必须身体力行。这一点上,李志均绝对是一个行动派。
为让顾客买得放心、用得舒心,李志均不仅严格规范进货渠道,保证商品的质量,还会跟踪商品售后服务,做到出售商品后第一个月、三个月、一年、三年共四次的跟踪回访。在回访过程中,针对商品存在的问题和顾客的要求,及时让维修部给予尽快的处理,绝不敷衍了事。
2011年大年三十中午,商场工作人员相继回家吃团年饭。两位60多岁的夫妻进店反映,自家购买的电视没有图像。问清状况后,李志均决定亲自去顾客家里调试,丝毫不在意家人正等他回家过年。待他弄好电视后,却错过了一年一次的团年饭。
除了严于律己坚守“诚信”,李志均还要求员工也能做到明码实价,绝不欺瞒顾客。“员工要与顾客换位思考,试想如果我们自己被商家欺骗,买到劣质产品,心里肯定会不舒服。”李志均说作为服务业的员工,“诚信”是底线,这样才能够给顾客提供一个优良的购物环境。
诚信经营赢得顾客点赞
在很多人眼中,诚信经营二十年,肯定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对李志均而言,这不是难事,因为“诚信”两字已经融入他的血脉中,成为他做人做事最基本的准则。
正是对“诚信”不变的坚守与追求,李志均的事业也越来越红火。他一手缔建的精品电器相继被授予县“消费者满意单位”、“三星级消费者满意单位”的光荣称号。
“20年开店的经历,因为坚持诚信,因为坚持‘以顾客为主\’,才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李志均说不管是最初为了生存开店,还是以后成为一种事业,“诚信”都是自己不能改变的标准。
新闻推荐
暑期,县检察院工作人员到留守学生之家做辅导(资料图片)□王美琼刘玉明近年来,三台县探索科学的育人之路,逐步形成了教育、公安、司法、民政、文化管理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全方位共...
三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